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消费维权

共抓长江大保护 1万尾大规格“子二代”中华鲟放归长江

时间:2021-04-11 16:58:01 来源:人民

  4月10日,在湖北宜昌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1万尾大规格“子二代”中华鲟放流长江。随后,在10余天的时间里,这1万尾中华鲟将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洄游入海。

  据悉,此次放流是长江保护法和“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实施后,三峡集团开展的首次大规模放流活动,延续“中、青、幼”相结合的科学放流策略,放流“子二代”中华鲟1万尾,放流总体规格在2020年的基础上再创新高,为促进中华鲟自然种群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4亿年历史,是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的旗舰型物种,也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等价值。

  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总工程师姜伟介绍,本次放流的中华鲟中,有来自2009年和2011年繁殖的“子二代”中华鲟各8尾,其体长均超过1.5米,重量均超过50公斤,年龄均在10岁以上,都是接近性成熟的雄性个体。它们不仅佩戴了常规的“身份证”——声呐标、PIT标和T型标,还首次成批量地打上了卫星标记。

  “中华鲟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在海洋中度过。摸清中华鲟海洋生活规律,对于中华鲟自然种群的保护及恢复很重要。”姜伟介绍说,卫星标记可以连续系统地记录中华鲟海洋生活环境及近海活动方位,为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揭示中华鲟海洋生活环境及其适应性提供可靠数据,从而开启中华鲟野外全生命周期的调查与研究,为合理评估中华鲟自然繁殖下降、科学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寻求路径。

  “今天我和小伙伴们亲手把中华鲟送回长江,我既激动又紧张。中华鲟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动物,有上亿年的历史,可是现在它的数量却很少了。”在放流现场,来自湖北宜昌市宝塔河小学的五年级学生李方晖说,希望大家都能保护长江,不往长江里扔垃圾,保护好中华鲟的家园,让中华鲟们平安、健康地成长。

  据了解,自1984年首次放流中华鲟以来,三峡集团至今已连续实施了64次中华鲟放流活动,累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超过504万尾,其中放流“子二代”中华鲟4万余尾,为补充中华鲟种群资源、实现中华鲟可持续繁衍生息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杜燕飞)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