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消费维权

亿万年前“大角怪”首次亮相 中国科学家发现恐龙时代昆虫新物种

时间:2021-03-20 16:20:10 来源:人民网

  2021年3月,中国科学家在琥珀中发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物种。这种长相怪异的“小怪兽”长着巨大的“角”,和纤细的身体形成巨大反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顶级杂志《细胞》旗下子刊iscience上。3月20日起,这枚琥珀将在北京石探记博物馆进行免费展览。

  据悉,这也是人类目前发现的触角比例最大的一类昆虫,被科学家称为“大角蝽”。蝽就是人们俗称的“臭大姐”。此次发现的大角蝽是首个具有极为夸张的叶状触角的古生蝽类,也是缘蝽科中最早的有关叶状触角的记录。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南开大学博士杜宝洁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陈睿,通讯作者是南开大学教授肖金花、黄大卫。本研究中的琥珀来自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冈谷地,琥珀的形成年代为白垩纪中期(约9900万年前)。该大角蝽具有极为夸张的叶状扩展触角。这一发现表明,缘蝽科物种的触角扩张至少起源于9900万年前,并对化学通讯行为、防御行为和性选择行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介绍,本研究中的缘蝽若虫“武氏大角蝽”,是以标本的提供者武力静女士的姓氏命名的。杜宝洁说,当刚拿到标本时,感到非常兴奋,因为保存于化石和琥珀中的特化特征极为罕见。武氏大角蝽夸张而精美的多节叶状扩展触角前所未有,表明部分半翅目昆虫在白垩纪中期拥有华丽的外观,并已经建立了敏感、精细的感觉系统。

  那么,如此奇异的触角相比于半翅目昆虫的普通棒状触角有哪些优势呢?陈睿注意到,该缘蝽若虫强烈扩展的触角面无疑显著增加了其表面积,可接收更多的化学信号,增强对潜在寄主植物和周围环境的感觉功能。除此之外,夸张的形态特征还可能在对配偶的定位和吸引中发挥作用,因为通常只有强壮的雄性才能支撑这么大的触角,这也为雌性寻找优质雄性提供了重要的视觉信号。

  参与了此项研究的石探记生物学研究中心刘晔表示,此次分析的是一枚若虫标本,如果未来找到成虫,触角可能更大,扩张可能更显著。研究团队会继续搜索,希望可以找到成虫个体,进一步验证这一特化特征的起源及其相关功能的假设。

  (赵竹青)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