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在位于山东青岛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园的自然语义(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最新研发的语言类大模型“欧拉”:在一台笔记本电脑上,未接入互联网的状态下,该大模型就可以进行与DeepSeek、ChatGPT等相似的“思考”过程,回答记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欧拉’支持单台笔记本设备上离线使用,通过物理方式更新系统及语料库,可保障用户的数据隐私。同时支持本地推理和微调,依据用户需求形成私有大模型,满足个性化需求。”自然语义(青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孙雁群说。
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超过大众想象,近两年成果不断涌现,相关产业进入快车道。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青岛发挥城市算力优势,聚焦产业应用场景,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工智能产业之路。
记者走访了解到,青岛制造业优势明显,拥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和多元化的工业门类。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企业在当地的深耕,也为人工智能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目前青岛共有人工智能企业500余家,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和智能硬件等应用领域具备先发优势。
乐聚智家(青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的展厅中,一台名为“夸父”的人形机器人引起记者注意。身高1.6米左右的它不仅仅是个“话痨”,介绍公司情况及各类产品的同时,还能够完成多种复杂动作。
“在家庭服务场景中,机器人不知疲倦、‘情绪’稳定、功能丰富。”乐聚智家(青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梁佳介绍,依托成熟的家电家居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乐聚智家与当地各方展开深入合作,目前已完成向山东大学、海尔等高校和企业的交付。不久的将来,搭载各种技能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即将走入千家万户。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过程中,根据《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部署,聚焦工业制造、智慧海洋、现代农业、交通运输、医养健康、智慧教育、文化旅游、社会治理8个领域,青岛梳理首批102项应用场景清单,加大场景开放力度,开展多样化赋能应用。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环境变化,如今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而全国各地“两癌筛查”工作推进过程中,面临基层超声检测医生较少,检测水平参差不齐的困难,偶尔会出现漏查情况。
“我们的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痛点。”小济(山东)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延辉对记者说,“小济医生”超声乳腺癌筛查机器人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以及近年来积累的大规模超声检测数据,可辅助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大规模乳腺癌筛查,自动定位并标注病灶、自动计算病灶面积等,降低早期乳腺癌的漏诊、误诊率。有人工智能的帮助,进行筛查的医务人员无需是精通超声技术的医生,基层负担大大减轻。
据孙延辉介绍,自2022年起,机器人已在山东、广东、江苏、安徽等地完成超过50万人次乳腺癌筛查。“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在甘肃陇南礼县的乳腺癌筛查项目,助力东西部医疗协作,提高全国各地乳腺癌筛查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我们还将重点发力海洋领域大模型、垂直领域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细分赛道,赋能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装备等强关联产业,答好人工智能‘必答题’。”青岛高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人工智能产业促进部部长张华东说。(记者张武岳)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