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县窑沟乡“云端 + 地头”党员教育新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秦铭明 通讯员李明扬 “有时候企业里工作忙,参加一次培训,路上就得浪费好长时间,乡里了解情况后就开设云课堂,并且新增了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等更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大家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谈起乡里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变化,清水河县窑沟乡刘胡梁煤矿非公企业支部党员吴利平深有感触。
近年来,清水河县窑沟乡始终将党员教育培训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以增强基层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为目标,锚定“分级分类培训、创新培训方式、信息平台建设”目标,推动党员“应训尽训”,为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精准滴灌 按需定制“营养套餐”
针对窑沟乡17个基层党支部,覆盖农村、企业、机关等不同领域的特点,2025年以来,该乡党委创新实施“靶向培训”工程。通过建立“需求采集-课程定制-效果评估”闭环机制,将培训范围精准到1至2个支部,内容聚焦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实务,彻底告别“漫灌”式教学。截至目前,已开展乡村振兴、民营经济发展等专题培训5期,覆盖党员 430 余人次。
双向互动 激活理论学习“一池春水”
与此同时,窑沟乡党委还创新打造“双师课堂”,一方面邀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青城好人”等一批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的典型代表开展“榜样的力量”开展“老党员讲入党故事”“榜样的力量”专题宣讲,另一方面组建青年党员创作团队,将触动转化为短视频、微短剧等,全面构建起“听—思—讲—行”闭环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帮助青年党员夯基固本。
2024年,由窑沟乡青年党员创作团队制作的《村支书的任务》《村支书的宝贝》等党员故事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10万次。
云端赋能:打通教育“最后一公里”
此外,不灿洼村党支部书记韩永新还告诉记者,乡里针对党员实际需求,积极搭建了“云端学+地里练”的教育培训新架构,即线上依托网络平台,推出“田间直播间”等栏目,把课堂搬到手机端,让农村党员在地头就能用手机提问;线下则直接扎进田间地头,现场演练农产品品控分拣、电商直播卖货,让党员能在“手机上学技术、地里头练本事”。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deepseek大语言模型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整合农技专家、乡村治理能手等资源,让教育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为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窑沟方案”。窑沟乡党委组织委员董悦昕如是说。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