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区域

【内蒙古科创新赛道】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科技“突围”排头兵

时间:2024-05-30 10:32:57 来源:内蒙古日报

  5月的北疆大地,生机盎然。从工地到车间,从实验室、研发中心到工业企业、厂矿园区,创新型内蒙古建设如火如荼。

  5月30日,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我们致敬每一位科技工作者!

  全球首套兆瓦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中重稀土合金制备及应用技术、新型固体储热技术等一批重大成果产业化,全球最大乳酸菌基因组数据库建成,巨无霸矿山装备制造向国产化智能化新能源化迈进,牛羊通用的新型布鲁氏菌病活疫苗研制成功,新一代蒙古文操作系统面世……2023年,“从0到1”的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内蒙古“创新综合潜力”位列全国第10位,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引领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进程中,全区科技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以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用创新的不竭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力量。

  “让中国酸奶用上中国菌种”,是张和平投身乳酸菌行业研究的初衷。张和平是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教育部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他坚持“寻菌”34年,建成保存有47573株乳酸菌的种质资源库,这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种类最全的原创性乳酸菌种质资源库,为全球乳酸菌研究与产业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他坚信,关键技术要不来、等不来,要靠自立自强。

  在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日新月异的城市规划建设中,随处可见“国家卓越工程师”韩佳彤不知疲倦的身影。他始终认为,城市建设要科学规划,做工作要从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角度出发。

  捍卫呼吸——“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孙德俊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他为护佑人民身体健康孜孜以求地奋斗了近40年,他牵头建成我国最大规模、以蒙古族为主的呼吸疾病生物样本库,持续推动我区PCCM规范化建设,在医学科技创新领域交上了一份厚重答卷。

  37年倾心守护北疆农田生态,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路战远长期从事保护性耕作研究,针对北方农牧交错区农田风蚀防治、地力培育、产能提升等重大生产需求和科技难题,带领团队历时20余年研究攻关,突破了系列关键技术,创建了耕地保护与利用技术体系,使北方农牧交错区成为我国保护性耕作主要实施区,为国家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

  他们身上体现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他们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

  全区150万各条战线、各个岗位的科技工作者矢志不渝自主创新,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投身乡村振兴一线,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坚守科学普及阵地,撒播科技创新的种子……他们,始终把科学追求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蒙古新篇章的伟大事业中。

  “做好科普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要以广大农牧民需求为中心,从服务农村牧区产业、文化,农牧民生活等方面入手,真正把科普的触角延伸到百姓生活中。”长期扎根一线,“优秀科技工作者”金妍多年来孜孜不倦致力于探索实践以科普为切口助力乡村振兴,让基层群众切实感受科普的温度、深度与广度。

  “从广东到新疆再到内蒙古,国家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我和团队将满腔热忱、迎难而上,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到工作中,倾注到高质量建设内蒙古铀矿大基地、打造中国‘新铀都’的光荣事业上。”“最美科技工作者”、中核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传飞18年扎根铀矿山生产一线,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铀矿采冶事业。

  ……

  在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普及一线、前沿,无数科技工作者默默无闻、孜孜坚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争当“优秀”,争做“最美”。新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重任在肩,使命光荣。

  当前,全区上下锚定“闯新路、进中游”目标,全力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今天的内蒙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望科技创新,更迫切需要以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全区科技工作者正以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创新进取、跨越赶超,他们定会谱写出内蒙古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更加壮丽的篇章。(记者白莲)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