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20余家银行密集挂牌不良资产 出清提速折射资产质量压力

时间:2025-03-19 11:21:25 来源:财会信报

  本报记者秦铭明 2025年开年,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市场迎来“加速跑”。截至3月13日,交通银行、平安银行、建设银行等20余家商业银行(含农信机构)集中在银登中心挂牌转让不良资产,涉及对公贷款、个人房贷、消费贷及信用卡透支等多元资产类型,部分项目转让折扣低至0.2折,创下近年新低。

  银登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不良贷款转让挂牌金额达2861.9亿元,较2023年激增87.02%,项目数量突破千单,日均挂牌3单成为常态。进入 2025 年,这一趋势持续强化:仅2月27日至3月11日,银行公告的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规模已超112亿元,接近2024年一季度全量的2.6倍,其中信用卡透支不良占比达16.6%,较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3月10日挂牌的重庆正弘朗源置业不良贷款包,未偿本息3.85亿元仅以9000万元起拍;民生银行同期推出的信用卡不良包涉及8.5万户债务人,本息合计60.28亿元,转让底价不足本金的 20%。更引人注目的是广发银行2月底成交的信用卡不良包,19.66亿元原始债权仅以1.47亿元“出清”,折扣率低至0.75折。

  本轮出清呈现“全机构、全品类”特征:既有国有大行、股份行,也包括北京银行、河北银行等城商行及甘肃、贵州农商行;资产类型覆盖房地产、普惠小微、个人消费等领域。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24 年四季度单季挂牌量达443单,创历史新高,反映出试点扩围(2022 年末纳入地方中小银行)后,区域性机构加速出清的迫切需求。

  政策工具的创新为市场注入活力。2024 年末出台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允许AMC收购重组资产及信用减值资产,拓宽了处置渠道。数据显示,当前不良贷款转让参与机构超千家,涵盖银行、信托、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全谱系,形成“银行出表+专业机构处置”的协同效应。

  尽管处置提速,但行业仍面临挑战。2024 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虽维持1.56%,但股份制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普遍攀升,渤海银行、华夏银行零售不良率突破2%。业内人士坦言,信用卡、消费贷不良的爆发,与前期线上业务快速扩张、客户分层不足直接相关,部分网贷产品户均本金仅1.37万元,却因地域集中、年龄结构复杂增加处置难度。

  不过,市场韧性正在显现。2024年不良贷款成交率达78.9%,四季度单季成交额同比增55.68%,显示资管机构对下沉资产的定价能力提升。郑霜杰律师建议,可探索“不良资产+金融科技”模式,通过大数据精准画像、智能催收降低处置成本。随着试点常态化及 REITs、债转股等工具的应用,预计2025年不良资产市场规模将突破 3500亿元,年增速保持30%以上。

  站在2025年一季度的节点,银行不良出清的“加速度”,既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先手棋,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落子。当“带病”资产逐步出表,银行业轻装上阵的同时,更需要在资产质量管理、业务结构优化上持续发力——毕竟,比“出清速度”更重要的,是“风险免疫”能力的系统性提升。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