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报告专题解读 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落地显效
本报记者秦铭明 2月13日,央行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特设专栏对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进行了专题解读与梳理,回应市场关切。
202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创设上述两项工具用以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专栏文章中提到,两项工具从宣布到落地用时不到1个月,有效提振了海内外市场信心,初步建立起资本市场内在的稳定平衡机制,是中央银行在拓展货币政策传导、金融稳定功能方面的有益探索。
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末,互换便利共开展2次操作,金额合计1050亿元,支持证券公司自营股票投资规模明显增长。截至2024年末,我国上市公司披露拟申请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近600亿元;2024年披露回购和大股东增持计划金额上限接近3000亿元,创历史新高。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两项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支持效果,有利于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去年前三季度我国股市表现低迷,尤其是第三季度出现连续下跌,上证指数降至2600点附近,两项工具创设并发布后,A股市场迅速上涨,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
同时,市场人士亦表示,央行是基于宏观审慎管理角度,出台实施了两项工具。宏观审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从宏观、逆周期和防传染角度入手,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主要目标,关注整体和具有系统性影响的因素,着力平滑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和跨市场风险传染。资本市场是信心风向标,也是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机制,与预期稳定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两项工具具有逆周期调节作用,在市场低迷期,通过提供流动性支持,引导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和行业机构回购和增持股票,助力稳定股价,抑制羊群效应等顺周期行为,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这与宏观审慎管理目标是一致的。
从政策设计和执行上看,央行创设的两项支持工具遵循了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是否使用、使用多少主要取决于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意愿。
展望下一阶段,专栏文章中表示,央行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对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的全方位、综合性金融服务,推动保险机构参与互换便利操作,并不断优化相关政策,提升两项工具使用便利性,更好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