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黄骅农商银行点土成“金” 旱碱麦种出好“丰”景
本报记者李健 沧州黄骅农商银行加大对盐碱地改良和旱碱麦增收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为打造“渤海粮仓”做贡献。
“慷慨英雄地,鱼盐麦儿香”。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有141.3万亩耕地,全域耕地以中度盐碱地为主。近年来,通过土地改良、选种育种、优化种植技术等举措,黄骅市不断推进旱碱麦种植,成为盐碱地开发利用的典范。特殊的种植条件造就了旱碱麦独特的品质:钾钙镁铁锌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达13%至16%,营养价值丰富。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考察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时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黄骅农商银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沧调研指示精神,加大对盐碱地改良和旱碱麦增收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为打造“渤海粮仓”做出积极贡献。
扑下身子进乡村
为旱碱麦种植送“红利”
“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旱不涝收碱嘎巴”,曾是黄骅盐碱滩的真实写照。而如今,黄骅市常郭镇前排村的旱碱麦田里处处是生机。初冬的麦田里,抢墒早播的地块已开始分蘖,搭上播种期最后一班车的晚播地,麦苗活泼地拱出地皮。种粮大户刘龙杰正在检修机器,启动麦子休眠前的镇压保墒作业。前些年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小麦种植成本提高,资金流转出现困难,刘龙杰萌生过进城打工的想法。了解到刘龙杰的情况,黄骅农商银行毕孟支行行长王振山找到刘龙杰,向他介绍“金麦贷”专项信贷产品,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种植资金得到保障后,刘龙杰与同村村民合伙成立了黄骅市农康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共计600余亩土地进行旱碱麦种植,还购置了两台拖拉机、两台旋耕机、两台小麦收割机服务农田作业。
丰收时节,王振山来做贷后调查,刘龙杰高兴地说:“现在国家政策好,旱碱麦销路不用发愁,而且价格很稳定。以前靠天吃饭,现在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我还想买个农用无人机喷洒农药作业。”
像刘龙杰这样的种植户不在少数,为主动发现并解决旱碱麦种植户资金不足问题,提高本地农户种植积极性,黄骅农商银行设置“金融服务专员”岗,深入走访各乡镇,服务半径覆盖5个乡镇、105个村庄。金融服务专员主动耐下性子、扑下身子,融入乡村百姓生活,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上门走访对接,全面掌握农户需求,打造专属产品。为不断增加客户黏性,“金融服务专员”结合新“双基”共建工程, 利用早、中、晚客户闲暇时间在村委会举办“小集中”签约活动。同时,集中组织全行客户经理学习相关知识,在乡村开展旱碱麦产业信息宣讲,帮助农户了解旱碱麦独特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
从一粒小麦到精致面花
赋能全产业链发展
聚焦从“田间”到“餐桌”全环节,黄骅农商银行为以面花制作为特色的旱碱麦全产业链提供信贷支持。持续跟进旱碱麦种植及产业化情况,创新“规模化种植+良种繁育推广+盐碱地综合整治利用”信贷服务模式,推出“金麦贷”等专属产品,涵盖良种培育、农资、农具供应、粮食种植、生产设施建设等相关环节,为全市提供集订单农业、收储中转、面粉加工、食品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旱碱麦全产业链金融服务。
走进黄骅市羊二庄镇张春乐夫妻经营的面粉加工厂,一个个饱满的旱碱麦粒正在经历“华丽蜕变”。大麦被送入预处理车间,通过传送带被送入磨粉机,磨粉机中飘出的麦香悠然四溢。2005年至2023年,从经营之初只有3平方米的小作坊到如今建成授信额度达300万元的面粉加工厂,张春乐夫妻一路得到黄骅农商银行杨庄支行的倾力支持。没有抵押物,支行行长张铭扬就为面粉厂量身定制专项信贷方案;经销收购出现瓶颈,信贷员就帮助联系下游销售厂家。
2020年3月,受疫情影响面粉价格持续上涨,旱碱麦收购难上加难,面粉供应不足,不少固定客户开始向别的面粉厂进货,张春乐以为“没有了抵押物,肯定贷不出钱了”。张铭扬带领客户经理进行贷后检查,了解到面粉厂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后,迅速组织信贷员研究解决方案,制定200万元的贷款支持方案,从提交材料到发放贷款仅用2周时间,成功解决了面粉厂存活难题。“夏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倾力服务,让杨庄支行与客户架起了风雨同舟的“连心桥”。
旱碱麦磨制的“麦芯粉”是黄骅本地面花制作的主要原料之一。2009年,“黄骅面花制作技艺”入选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不少本地企业通过改良面花制作、面花模具雕刻技艺等创新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小面花释放出了大能量,为旱碱麦产业化发展注入了鲜活动力。
黄骅农商银行倾力做好面花产业全方位金融服务。贷前,对本地面花制作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全面了解其生产规模、销售渠道、市场前景等,为贷款审批提供重要依据。根据面花制作企业特点和需求,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提供精准服务。贷后,定期对面花制作企业进行回访和调研,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和贷款使用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其还款意识和信用水平。此外,黄骅农商银行积极参与宣传面花制作工艺,通过举办展览、文化讲座等活动,提高公众对面花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地方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截至2023年11月末,黄骅农商银行支持用旱碱麦的面花、馒头、糕点制作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贷款185万元。
打出“政银企”对接组合拳
精准服务不打烊
积极对接黄骅市农业农村局、行政审批局等部门,及时获取大型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企业成立名单,进行“一对一”精准沟通,掌握农户生产经营状况和信贷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农户生产者免抵押、免担保,发放纯信用贷款。与不动产中心开展合作,开设不动产抵押登记便民服务窗口,倾力打造抵押登记“一站式”服务,实现初审录入相关材料、抵押登记查询、缴费一体化,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腿”,确保旱碱麦产业资金不断档、服务不打烊、效能不降低。
用好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对辖内符合申请条件的客户细致审查,重点支持产业发展前景好、带动效能强的企业客户群体,通过再贷款的利率优惠,帮助其降低融资成本,将产业效益向农户等长尾客户转移,推动政策高效直达,帮助农户创富增收。
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升服务质效。开辟旱碱麦快速审批、快速放款绿色通道,简化申办材料,做到快速放款。对申请旱碱麦产业贷款的客户实行容缺办理机制,确保应贷尽贷、能贷快贷。推广“全域授信、全民授信”方式,利用“无感授信+有感体验”的新模式和“零售业务批发做”的方法,实现批量获客与高效率风控,将“金融红利”送进农家小院、融入百姓生活、惠泽“三农”大地。截至2023年9月末,黄骅农商银行支持旱碱麦批发零售14户、金额3577万元,生产资料销售30 户、金额2598万元。
自主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为产业发展插上“数字翅膀”。黄骅农商银行联动本地200余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根据中小企业具体特征和实际需求,打造“惠享骅城·多彩生活”轻量化应用平台。不仅为当地旱碱麦产业链条优质商家及企业提供信息交流共享机制,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业务协同,还为零售商品消费及服务业消费提供数字化营销支撑,为黄骅百姓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