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文化研究·第二届裕民文化学术研讨会举行
8月24日至25日,北疆文化研究·第二届裕民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举行。
本次研讨会聚焦“裕民文化的渊源与创新性转化研究”这一主题,精心设置多个分议题,旨在全方位、深层次挖掘裕民文化内涵,探寻其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路径。
会上,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中国考古学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魏坚,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赵战护,赤峰学院副校长、教授孙永刚等16位专家学者,围绕裕民文化的渊源与交流研究、裕民文化多学科综合研究、裕民文化的创新性转化与应用、裕民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作主旨报告、开展主题研讨,并进行提问交流。
此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考古学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乌兰察布市委宣传部主办,乌兰察布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化德县委、县政府、赤峰学院、集宁师范学院共同承办。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家考古文博机构的70余名专家学者和有关嘉宾参加会议。
据悉,2010年在配合集通铁路建设项目中,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联合考古队,在化德县发现和试掘了裕民遗址。该遗址房屋建筑技术较为成熟,整体石制品工具的组合,呈现出明显的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文化特征。经田野考古调查,仅在化德县境内即已发现裕民类文化遗迹60余处。同时在乌兰察布市的商都县、察哈尔右翼后旗,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镶黄旗、苏尼特右旗、苏尼特左旗,张家口市的康保县北部等地都已发现该类文化遗存。研究人员把与裕民遗址文化属性相同的遗存,命名为一个新的考古学文化——裕民文化。它将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向前推进至距今8400年以前。这一类遗存主要分布于阴山北麓草原地区,填补了中国北方草原地带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的空白。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赴裕民文化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记者 海军)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