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华文明

北疆文化的构成要素与实践路径

时间:2024-07-09 08:51:05 来源:内蒙古日报

  北疆文化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在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浇灌下形成的一种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其“涵盖了目前内蒙古所有的文化类型,是内蒙古大地上各种优秀文化的系统集成,体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特点”。这说明北疆文化在传承发展中华文明、赓续红色血脉的同时,自身也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次级文化,其中就包括具有北疆特色的红色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典型文化因素。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茂盛枝叶

  文化的孕育、形成、发展和传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将不同要素进行不同组合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类型。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文化主干上生长出来的茂盛枝叶。枝叶同样含有很多叶脉,即次级文化类型。这些次级文化类型彼此融会贯通,在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指引下共同凝聚成北疆文化。就地理环境而言,内蒙古地区横跨“三北”,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最大跨度1700公里,区域内不仅有广袤的草原,还有森林、荒漠、沙漠和众多的河流湖泊,这些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

  按文化属性分类,可以将北疆文化的构成要素划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物质文化方面,由于地理环境迥异,在内蒙古高原生活的各族人民创造出来的适应生存发展需要的物质产品及其所形成、表现出的文化也不尽相同,如内蒙古地区别具一格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还有日常生活用品所体现的文化形式等,充分反映了内蒙古地区各族人民的生活百态。这些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推动者和见证者。

  在制度文化方面,历史上在内蒙古地区生活过的多个民族形成了各种成文的行为规范、法律条文或不成文的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等。内蒙古是我们党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民族地区,也是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把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成为“模范自治区”。

  在精神文化方面,生活在内蒙古地区的人们创造、传承了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精神文化,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哲学、科学、宗教、风俗、节日等各个领域,涵盖了内蒙古地区各族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社会心理、伦理道德、审美追求等多个方面。比如广受欢迎的蒙古族舞蹈、草原歌曲、呼麦、长调、马头琴等,还有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二人台、漫翰调和草原相声“笑嗑”等,以及被誉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的乌兰牧骑等,都是具有浓郁北疆韵味、体现民族特点的文化类型。

  北疆文化是各种优秀文化的系统集成

  北疆文化由多类型次级文化以及这些次级文化相互勾连形成的各类复杂子文化系统构成,是内蒙古大地上各种优秀文化的系统集成。这些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各具特点的次级文化和子文化系统,按照自身内在的逻辑架构和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凝聚成为北疆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深入探究北疆文化体系的一致性和创新性,是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基础。

  维护中华文化主体性的一致性。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坚实基础。北疆文化含有的次级文化在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同时,也使内蒙古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不断增强,为中华民族形成具有深厚文化思想底蕴的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历史上,繁衍生息在内蒙古地区的众多民族及其建立的地方性或全国性政权,都秉持着对“大一统”的政治追求,这是推动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如匈奴先是统一草原,后在汉宣帝时期成为西汉王朝的“藩属”;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和契丹、女真建立的辽、金政权先后统一中国北方,并名列“正史”;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实现了中华大地的“大一统”;清朝实现了多民族国家从传统王朝国家到近代主权国家的转变。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础,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多年来,边疆安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各族群众安居乐业,不仅为探索形成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经验,而且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中华民族最高利益等方面树立了榜样和模范。这一过程是维护中华文化主体性的过程,是形成、深化和巩固文化自信的过程。

  主动汲取时代精华的创新特质。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作为共同组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各民族文化同样也具有创新特质。北疆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具有丰厚历史底蕴、传承至今仍极具活力的地域文化形态,原因不仅在于北疆文化自身具有鲜明的创新性,也在于其能够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积极主动汲取时代精华而不断创新发展。北疆文化内部的次级文化在中华文化持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孕育、繁荣并传承至今。历代中原王朝和地方政权对北疆地区的治理保障了北疆地区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契丹、女真建立的辽金政权“学唐比宋”,延续了中原王朝的治理模式,实行兼容并包的治理政策。秦、汉、隋、唐、元、明、清等历代大一统王朝,更加深化了北疆文化的延续性、传承性,使生活在北疆地区的各族民众长期和睦相处、相互濡染,呈现出文化多元、经济发展的繁荣局面,从而丰富了国家治理模式,推动了社会进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内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斗,积淀了丰富深厚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在传承弘扬内蒙古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丰富发展了内蒙古地区的文化类型,使内蒙古区域文化中饱含的历史因子适应了时代发展需要,激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使得北疆文化内涵愈加丰富、特色愈加鲜明。

  红色文化为北疆文化注入了价值内核。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早已融合到中华文化的根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内蒙古地区各族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进行英勇奋斗的革命历程中,凝聚形成了伟大革命精神,赋予了北疆文化鲜明的红色底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强大感召下,开始觉醒的内蒙古青年就追随李大钊等早期共产党人的脚步,将自发的反抗民族压迫运动汇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独立、民族解放事业的历史洪流之中,这为北疆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红色基因。内蒙古地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民族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是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建立的,内蒙古是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内蒙古工作中出现的重大偏差都是党中央帮助纠正的,内蒙古新时代的发展成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指引下取得的,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模范就模范在听党的话上。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内蒙古地区积淀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这些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是实现内蒙古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是讲好内蒙古故事、树立内蒙古形象的重要文化资源,为构建北疆文化提供了系统的文化架构和明确的价值追求,并铸就了北疆文化的时代内涵、精神标识和强大张力。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指明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导向。这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推动形成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中国特色现代文明;二是如何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具有现代文明共性特征的同时不失中国特色,更好地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三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如何守正创新、识变应变求变,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两个结合”的方法原则,旨在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方向,这同样是弘扬北疆文化、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方向和思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仍需要各民族共同参与。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通过努力践行“第二个结合”,继续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贡献内蒙古力量,这既是继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需求。

  立足文化认同打造北疆文化品牌

  弘扬北疆文化、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要运用系统思维分层分类推进,在全面系统研究北疆文化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通过持之以恒地深入研究,使北疆文化的优秀品格、丰富内涵、价值追求等凸显出来,树立和突出蕴含其中的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使之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资源,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要紧密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主线。从国家大政方针方面而言,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一环,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抓好的重点工作。一方面,要结合内蒙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在推出特色鲜明的文化和旅游活动的过程中推动北疆文化走出内蒙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更多人认知、理解、推广北疆文化,使其成为内蒙古的一张亮丽名片,这也符合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的实践要求。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北疆文化建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的精神引领作用,引领全区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办好两件大事,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汇聚磅礴力量。

  从社会层面来说,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富有活力、包容多样、传承创新、引领风尚的文化生态环境,使得一种文化的核心理念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弘扬北疆文化、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要着力将其核心价值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的行为准则,让北疆文化中的正能量深刻影响人们的思想、言论、行动,成为指引人们行为处事的理念。这对于进一步把内蒙古的正面形象立起来、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三个离不开”“四个共同”“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五观”等理念深入人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