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兆田:把病理标本当作鲜活的生命
“病理诊断工作者可以说是一只脚已经迈入了法院的大门,随时准备打官司。”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孙兆田谈到自己三十多年来的病理工作,深感如履薄冰,责任重于泰山。
在孙兆田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两例纠纷,其中一例为男性乳腺癌患者。 “当时我们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后来患者借切片到某三甲医院病理科会诊,当时那家三甲医院的病理医生给我们打电话,说这个病例应该诊断为肌上皮瘤,细胞增生活跃。这使我胆战心惊,好在令人欣慰的是,患者还没有做根治手术,是术前会诊。后来这一患者又去了另外一家三甲医院会诊,与我们的诊断结果一致。追踪患者后来做了根治乳腺手术,发现淋巴结有转移。直到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1987年,孙兆田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病理科工作。那时,病理科的条件极差,在不足10m2的病理取材室,室内唯一的通风设备就是一台破旧的排风扇,噪音大得惊人。一进入标本取材室,福尔马林的强烈刺激气味扑面而来,使人感到窒息无法呼吸。孙兆田每天在此取材三个多小时以上,常常被呛得鼻涕一把泪一把。送检的各种标本中,特别是结直肠标本,由于术前肿瘤导致的肠梗阻,有时整个肠管内充满了大便,清理肠腔内容物,臭气熏天,中午恶心到孙兆田根本就没有食欲。遇到充满液体的囊腔病变,在做快速冰冻取材时,切常常被肿瘤积液喷得满身满脸。
“我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反而有一种职业自豪感。每当做出的快速冰冻病理诊断与术后石蜡切片最后病理诊断一致时;临床及相关检查提示病人的病变为恶性,而我们病理诊断为良性时,我都发自内心地开心和骄傲。”孙兆田说起工作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孙兆田认为,虽然科技发展以及各种检验影像设备及内窥镜的更新换代,但至今均无法替代病理诊断为所有诊断的金标准。而且,病理学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已经从传统的形态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发展到今天的分子病理学。
作为一名病理专家,孙兆田刻苦钻研业务,不断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病理学的一切新动态和新进展。目前,他已熟练掌握最新Who对肿瘤的新分类、诊断标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对分子生物学、原位杂交、基因重排等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认识。
从细节入手,防微杜渐。作为科室负责人,孙兆田建立健全各项交接记录并落实,对重要疑难病例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病理诊断。建立并坚持集体阅片制度及上级医师审核制度,对疑难、罕见及重要部位的病理诊断做到集体会诊。在两次三甲复审过程中,病理科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孙兆田主编著作《实用病理学》等专著三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两项科研工作分别达国际及国内领先水平,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在山东省病理专业技能大赛病理诊断比赛中荣获三等奖;个人荣获济卫工匠等荣誉称号。目前,孙兆田兼任山东省疼痛医学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济南市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济南市医师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务委员、济南市抗癌协会病理学分会常务委员等职。(记者杜晓琳)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