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

【最美护士】吴岩:做患者的守护天使

时间:2022-04-13 16:22:13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人们总是喜欢把医护人员尊称为“白衣天使”,这不仅是因为她们都有一颗纯良的爱心,像对待亲人一样为患者所想所急,更因为她们凭借过硬的医技,像守护神一样为患者解除痛苦挽回生命。

  吴岩就是这样一个人,2006年参加工作,现任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从事护士工作多年来,她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灵活应用于临床实践,为患者奉献出自己的爱,创造出护理事业“爱”的奇迹,深受患者信赖和好评,数次收到表扬信与锦旗,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护士、先进工作者。问她有啥窍门?她笑着说:“护士就要多与患者沟通、多关心患者。”

  以身作则 勇挑重担

  作为一名高年资护士,吴岩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职责和重任。长期的护理工作培养了她坚强的意志品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她是工作中的良师,亦是生活中的益友。科室里每每遇到难以沟通的患者家属、难以操作的静脉穿刺,还是家庭有困难,年轻的护士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和不知所措,以致对工作产生畏惧感,这时都能看到她在帮忙,吴岩就像大姐姐一样,她乐于助人、为人豪爽,大家有事情也愿意找她。

  几年前的除夕夜,她上完小夜班刚刚到家,电话铃响了,是上大夜班的护士打来的:“吴姐,我可能感冒了,现在体温39℃,头疼的特别厉害,你能不能替我上个大夜班?”她没加任何思索回答:“好的,没问题。”“我知道大过年的,科里姐妹们轮休回老家都来不了,你明天还要继续上白班,这样连续上24小时的班你能行吗?”“没关系,我这就去科里接替你的班。”儿子听到她又要去上班,哭着说:“妈妈,你怎么老是上班呀,别的小朋友的妈妈经常陪小朋友,你怎么过年也不陪陪我呀?”看着儿子充满期望的眼神,满脸的委屈和泪水,她边给儿子擦泪边说:“医院有生病的阿姨需要妈妈去替班,科室有许多住院患者需要妈妈去护理。”说完狠了狠心把儿子塞到丈夫的怀里,强忍内心的愧疚迎着漫天的烟花和鞭炮的响声,走进充满年味的黑夜里,匆匆向医院赶去。

  在神经内科工作期间,她先后协助科室并主导完善修订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护理质控安全考核、神经内科护理常规等工作。配合医生开展溶栓治疗、脑血管造影、脑电图操作等,熟练掌握呼吸机使用操作,协助医生抢救急危重患者,使护理业务得到全方位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历练,使她具备了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作为一名普通的护理工作者,她始终牢记自己能做到的就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她把真心、真情、真诚融入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从自身做起,从小事抓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好科室里每位患者。一有空她就去病房查看患者,尤其是有生活困难的患者,与他们沟通,疏导情绪,不仅从身体上护理,更从心理上让患者摆脱疾病的阴影。

  关爱病患 倾情服务

  “对于病患而言,我不仅是一名护士,还是他们的家人。”这是她常说的一句话。曾记得一个深秋的傍晚,神经内科收治了一位由好心路人送来的脑部受伤昏迷的老人。由于昏迷导致大小便失禁,抬入病房时老人已是满身恶臭,好心路人将老人送来后就悄悄地离开了。这时,只有医护人员默默守候在他的身旁,看到这种情况,她二话不说,戴上手套率先用热毛巾为他擦拭全身,职业习惯使她全然不顾他是一位男性患者,并且身上发出的汗水、尿液、大便等积聚在一起的那种味道,清理干净后,又连忙帮助患者换上干净衣服……为他开通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吸氧,留置导尿等护理工作,并焦急地等着患者醒来,那天,她一直守候在患者的床边,护理、操作、观察、一直到第二天天亮。

  当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后,看到孩子正抱着妈妈的照片,用可爱的小嘴儿亲个不停,小宝贝看到妈妈时委屈的哇哇大哭起来,那一刻,她的心都碎了。每当回到医院,看到昏迷的老人已经苏醒,病情一天一天的好转,她感到一切都值了。在那段日子里,每天上班后她都第一时间去查看老人病情,翻身、拍背、皮肤按摩、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周而复始每天重复着这些护理工作。老人的孩子们看到这一幕幕后,非常感动,送来了鲜花和锦旗表达感激之情。她却面带笑容淡淡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科室的特点,农村患者多、老年患者多、基础病患者多,还有很多行动不便瘫痪卧床患者。老年患者瘫痪卧床一方面怕连累儿女和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患者本身存在很大的精神负担,针对这样的患者,她就用“微笑”和家人般的服务作为与患者沟通的桥梁,她深知微笑是万能的,微笑了,患者才能感受她的态度、她的亲近。

  她始终记着一个78岁,因急性脑梗住院的老太太,老人家只有一个女儿远在海南,身体不好不能回来陪床照顾,在当地也没有其他的亲属陪床,只有村里派干部送她到医院就诊,吴岩了解了患者的情况,主动承担了照顾老人的工作,每天按时为老人打饭、喂饭,为她翻身、拍背、按摩、陪患者聊天,疏解患者的情绪,对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好转出院时,老人抓着她的手说:“孩子,谢谢你住院时的照顾,没有你我都不知道该咋办了,你比我亲姑娘都亲啊!”。这样的事情在日常工作中数不胜数。

  对患者无微不至,对家庭她却有说不出的愧疚。因工作需要,她的手机始终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随时听从医院和科室的召唤。儿子的家长会她几乎没参加过,爸妈生病也是自己去药店买药吃。家人说她:上班时想的是患者,下班时,心里记挂的还是患者。

  “疫”无反顾 冲锋在前

  2020年的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祖国大地。她提前结束了春节假期,匆匆返院上班。曾多次外出进修学习的她主动向医院提交请战书,向护理部申请前往发热病房工作,护理部同意了她的申请,调进了隔离病房。

  临时改建的隔离病房工作艰苦而繁重,对疫情的未知带来恐惧的气息,虽然没有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但是多年临床经验让她知道,这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进入发热门诊就意味着必须完全隔离,也意味着她又不能回家了。每当进病房时穿的里三层外三层,全身裹得严实不透气,口罩戴久会感到呼吸困难,脸上留下深深的勒痕。当时疫情来得突然,全国防疫物资紧缺,医院备用的防疫物资非常有限,加之临时调配困难,每日限量供应口罩、防护服、防疫物资。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物资断供的问题,她把老家的缝纫机带到医院,利用休息时间,把无菌手术单临时赶制一大批鞋套,消毒后投入使用。为了节省防护服,她尽量减少换班时间,防护服一穿就是7、8个小时,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她严格限时喝水,有时候工作8个小时不喝一口水。

  护理隔离人员时,她尽量多和患者说说话,给他们打气,鼓励患者,虽然发热病房收治的都是没有确诊的患者,但“未知”的恐惧时时笼罩着每名隔离病房的观察人员。每一次患者的“阴性”核酸结果出来后,医护人员都大松一口气,患者心里的大石头也落了地。在她和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疫情防控任务。

  作为一名普通的护理工作者,她显得是那样的平凡。然而,在护理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吴岩把她的青春和热情都奉献给了护理事业。有人说她是南丁格尔,她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没有那么伟大。”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