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县浑河滩产业园:科技赋能设施农业 智慧大棚结出“致富果”
本报记者秦铭明 轻点屏幕调温、手机操控水肥、溯源系统查长势……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宏河镇浑河滩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高科技正为传统农业插上翅膀,186栋智能日光温室里,葡萄、蓝莓、羊肚菌等特色果蔬长势喜人,勾勒出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
智慧大棚显身手:一键管理降本增效
走进产业园,全落地式热镀锌钢结构的智能日光温室整齐排列,数智中心搭载的标准化种植管理、水肥一体化、产品溯源等六大系统,让农业生产更“聪明”。“管理人员通过手机或电脑就能远程管护,定时精准灌溉。”产业园技术经理严令介绍,智能化管理使人工成本降低50%,节水10%至35%、减肥10%至30%。
数智中心的大屏幕上,土壤肥力、空气温湿度、光照等参数实时跳动,为种植提供精准数据支撑。目前,温室内的蓝莓采用无土栽培,春节期间已上市,除供应呼和浩特外,还销往北京、上海等地,每斤售价达80—100元;预计今年全园可收获葡萄210万斤、蓝莓144万斤、羊肚菌35万斤,年产值突破1亿元,错季上市的果蔬更具市场竞争力。
创新模式强根基:联农带农共富增收
据了解,该产业园总投资1.94亿元(含乡村振兴资金9613.7491万元、政府专项债券9759.7万元),于2024年建成投用,总占地2890余亩。项目采用“政府+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由县政府投资,县属国有中清公司建设运营,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分散资源,并引进嘉仕(江苏)农业科技公司提供技术指导与产销服务,确保产权集中、运营专业。
“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让农民在家门口受益。”清水河县农牧局负责人表示,预计2025年项目可带动就业10万人次,当前蓝莓、羊肚菌采摘季,已有不少村民入园务工,实现“顾家、增收”两不误。
因地制宜破困境:借“光”生金谋新篇
曾几何时,地处黄河“几字弯”、黄土高原北缘的清水河县,因丘陵沟壑多、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农业生产长期“靠天吃饭”。但当地年日照时数长、光热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发展设施农业提供了先天条件。
近年来,清水河县立足资源禀赋,按照“强特色、提质量、延链条、创品牌、拓市场、兴产业”思路,推进浑河滩智能温室项目建设,以现代智慧设施种植破解传统农业困境,走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路。如今,智慧大棚里的“科技果”,正成为清水河县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热度排行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