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绕田畴 沃土生金链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东北部,岱青山麓、栖雁湖畔的黄茂营乡,如同一片生机盎然的绿叶,承载着千年赵长城的历史沧桑,深植着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近年来,黄茂营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生态为底色,以民生为根本,铺展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振兴画卷。
党建领航,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走进黄茂营乡,鲜红的党旗在青山沃野间高高飘扬。乡党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在标准化党员活动室里,老党员轻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讲述艰苦奋斗的岁月;在“比武争星”擂台上,村党支部书记们分享“甜菜地变良田”的转型经验;在田间炕头,“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宣讲让党的政策深入人心。红色基因在这里赓续传承,革命烈士故居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阵地,组织生活与红色文化相融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不断走深走实。通过“文明家庭”评选、积分制管理等创新举措,黄茂营乡培育文明乡风,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产业兴旺,拓宽致富路径
黄茂营乡立足“麦菜薯、牛羊乳”六大主导产业,大力实施“三万工程”,让产业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在万亩燕麦示范基地,“党支部+企业+农户”的新模式让良种补贴和溢价收购政策落地见效;在万亩旱作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费翻番的喜讯随着农机轰鸣传遍乡野;在万头肉牛养殖基地,托养分红的母牛成为农户增收的“活储蓄”。集体经济多点开花,西河村的千亩紫花苜蓿在柠条林间茁壮生长,农机服务队驰骋沃野;南号村通过“补耕库”竞标流转,盘活沉睡资源,让闲置土地变成“真金白银”。易地搬迁群众的庭院经济同样红火——果树苗迎风舒展,种兔繁育兴旺,订单发放的鸡雏啄开致富新路,“双重保障”政策让小小院落升腾起幸福炊烟。
生态优先,守护绿色家园
黄茂营乡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全乡实施退化林修复、柠条平茬数万亩,在交通干线构筑起绿色长廊。深化林长制改革,将9万余亩林地、25万余亩草地纳入网格化管护体系;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曾经的垃圾点变身整齐的“门前一分地”,废弃角落改造成村民休闲的“口袋公园”。当“控药减肥”成为新农谚,当巡河员的足迹踏遍五十里河道,生态优先的理念已深深融入这片土地的肌理。
民生为本,托起幸福生活
面对全乡66%的老龄化现状,黄茂营乡建成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创新推出“四个出一点”助餐模式(政府补一点、集体出一点、个人付一点、社会助一点),让一顿热饭传递温情。“送餐老哥”的三轮车辙延伸至每个村落,每周二的爱心义剪让老有所依的承诺照进现实。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道路修缮、机电井增打、千余户“煤改电”工程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
这片名为黄茂营的绿叶,以党建深根孕育产业金链,用生态青绿滋养民生暖阳。如今的黄茂营乡,夏风吹过燕麦田的金色波浪,拂过肉牛油亮的脊背,一幅业兴、村美、民富、人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伴着晨光徐徐展开。(张慧敏)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