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区域

蒙古马精神的理论内涵和时代意蕴

时间:2025-10-28 14:50:59 来源: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核心提示

  ●蒙古马精神作为北疆文化的丰厚精神滋养,凸显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勤劳坚韧的意志品格、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以及矢志不渝的奋斗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蒙古的历史传承和现实映现

  ●蒙古马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继承了伟大建党精神中鲜明的政治品格,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建设亮丽内蒙古的精神动力

  ●蒙古马精神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核成为北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标识,成为贯穿北疆文化发展脉络的核心价值符号

  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首次提出“蒙古马精神”。此后,他多次勉励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要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工作中努力做到“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在新时代弘扬和践行蒙古马精神,需要进一步深化对蒙古马精神理论内涵和价值意蕴的创新性研究和时代化阐释,为扎实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精神力量。

  蒙古马精神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有记忆和精神禀赋。蒙古马精神是北疆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文化精神。蒙古马在严酷自然环境中仍能顽强生存,展示了中华民族面对逆境时的坚韧意志,是“天道酬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奋斗价值观的生动缩影。蒙古族谚语“马是草原的翅膀”体现了“天人合一”理念,这与《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形成了呼应。蒙古马所承载的“革故鼎新”“与时偕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顽强毅力和品格,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勤劳、勇敢、坚毅的精神品质,是中国人民奋斗精神的鲜明时代表达。

  蒙古马精神也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马的热爱和情感,以及人与马长期交往中形成的和谐相处、相互尊重、彼此关爱的精神品质。这些都镌刻着北疆各民族共有的历史记忆、共同的信念追求、共通的价值情感,既保留了草原文化的原生特质,亦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得到淬炼与升华。库布其治沙人依靠艰苦奋斗创造的生态奇迹、“三千孤儿入内蒙”体现出的守望相助的人间真情,不断激励我们在民族复兴伟业中持续攻坚克难。

  蒙古马精神作为北疆文化的丰厚精神滋养,本身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草原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长城文化等一体呈现并拓展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成为中华文化在北疆区域的具象表达,化作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代代相承的生动注解,并在历史与现实中深度交融。蒙古马精神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凸显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勤劳坚韧的意志品格、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以及矢志不渝的奋斗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蒙古的历史传承和现实映现,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独特表达和视觉标识,其以有形可感的方式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久魅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北疆地区的精神赓续。

  蒙古马精神是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率先垂范、挺膺担当,逐步构建起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一个科学的体系,更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由诸多具体精神形态组成,并伴随着时代更迭不断丰富和发展。蒙古马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继承了伟大建党精神中鲜明的政治品格,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建设亮丽内蒙古的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伊始,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建设者在党中央号召下汇聚北疆,同内蒙古各族人民一起投身北疆大地的建设事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内蒙古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弘扬蒙古马精神,吃苦耐劳、一往无前、无私奉献、勇于奋斗、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各族人民像爱护生命一样维护民族团结,认真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坚决呵护好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这些宝贵的精神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回望来时路,内蒙古今天的发展成就是靠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坚定意志奋斗出来的;阔步新征程,面对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更需要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弘扬吃苦耐劳的蒙古马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

  蒙古马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在北疆地区的鲜明体现和集中表达。行源于心、力源于志。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温室,艰难困苦处、矛盾复杂处、技术攻关处都是党员干部淬炼实践本领的大舞台,以实际行动诠释蒙古马精神,就要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规律、在创新中找出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续从蒙古马精神中汲取精神养分,争当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蒙古马”,以永不懈怠的奋进姿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内蒙古新实践。

  蒙古马精神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精神是国家和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各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积极作为,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推进;同时,要充分发挥伟大精神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为贯彻这一主线注入强大动力。蒙古马精神倡导吃苦耐劳、互助友爱的精神内涵,其与“休戚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能够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代接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更需要发扬践行蒙古马精神,更好培养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伊金霍洛旗由700余名中小学生组成的55支“石榴籽”宣讲队,用童声讲述民族团结故事;《马铃摇响幸福歌》等多部文艺作品以蒙古马精神为主题立意,展现北疆儿女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吃苦耐劳闯新路、一往无前进中游的品格和精神……这一系列文化实践,对于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大历史观、凝聚民族团结进步向心力、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都具有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

  蒙古马精神是

  北疆文化的鲜明精神标识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在内蒙古地域的集中体现,它涵盖了草原文化、农耕文化、渔猎文化等文化类型以及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等精神内容,是北疆大地上各种优秀文化交流交融的系统集成和区域呈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蒙古马精神不仅深深植根于内蒙古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中,还承载了北疆儿女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过程中的精神活动和文化成果,是地域性与民族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经过历史的积淀,蒙古马精神实现了从自然属性到社会属性再到精神属性的升华,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核成为北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标识,成为贯穿北疆文化发展脉络的核心价值符号,为北疆文化提供了独特的精神滋养。

  蒙古马精神深刻诠释了内蒙古各族人民面对艰难险阻时敢于吃苦、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是北疆各民族在中华文明图谱中的“识别码”和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标识符”。进入新时代,蒙古马精神的时代价值进一步凸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蒙古马精神不仅是内蒙古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精神印记,更是内蒙古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文化资源。作为内蒙古形象的时代诠释,蒙古马精神将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成为推动北疆文化繁荣兴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明精神标识。

  蒙古马精神是

  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强大力量

  蒙古马精神作为北疆地区特有的精神财富和宝贵品质,已深深融入内蒙古各族人民的血脉之中,成为内蒙古各族人民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内蒙古各族人民以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绘就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图景。这种在长期实践中凝练的精神内核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高度契合,能够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提供深层价值引领和持久动力支撑。一方面,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条件相对艰苦,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发展存在一定差距。蒙古马精神中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能够为内蒙古各族人民战胜新时代新征程中的艰难险阻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格局快速变化和科技革命的浪潮下,内蒙古需要以更加勇往直前、锐意进取的姿态,抢抓发展机遇,在改革创新中实现跨越式发展。一往无前、锐意进取的蒙古马精神能够为内蒙古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特别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奋斗精神,能够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赋予人们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念。蒙古马精神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精神力量,正以其强大的感召力激励着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砥砺前行。新征程上,内蒙古要进一步弘扬和践行蒙古马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高质量完成好两件大事,在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李前进)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