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区域

山东郓城:三只“大雁”助村庄融合发展

时间:2022-12-24 17:55:58 来源:新华网

  “文昌苑社区是由七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社区成立之前,7个村各自为战,党员队伍缺乏凝聚力。”记者在山东郓城县文昌苑社区采访,党委书记王奉彪说,“头雁”“归雁”“雏雁”形成的人才雁阵,让文昌苑社区凝聚起融合发展的强大动力。

  群雁高飞“头雁”领,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党委班子。文昌苑社区党委组建成立后,下设红色物业、产业发展、社区治理、公共服务4个功能型党支部,不但将原来分散的党员集中起来,更将基层党组织结构高效整合。

  王奉彪说,为了让更多党员成为发展的“头雁”,社区党委开展了“党员联四邻”服务活动,组建以党员为主体的“雷锋服务队”,划分“党员责任区”,设立“党员示范岗”,原行政村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党员担任楼长,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治理局面。

  经济发展靠“归雁”,需要许多能人带领共同富裕。王奉彪说,完善基本管理框架后,就要谋划社区发展,文昌苑社区把优秀人才返乡作为抓党建促振兴的重点,实施“归雁工程”。在外优秀人才赵万书受到感召把企业从青岛迁了回来。社区与赵万书合作的服饰厂,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带动了周边50余名村民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2万元。

  乡村振兴需“雏雁”成群,需要培养后备人才,文昌苑社区为此制定了培育“雏雁”的“青苗淬火”计划。当地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致力于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形成了“优秀人才—党员—村后备干部—村两委成员—村党组织书记”的人才培养链条,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张心华是这个人才培养链条中涌现出的代表。他近几年回村创业后,带领社会爱心人士自发成立志愿服务团队,助残助老,捐款捐物,受到社会认可后当选文昌苑社区党委委员,成长为当地的“乡村好青年”。

  人才雁阵,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去年,文昌苑社区实现村集体收入100多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472元。

  像文昌苑社区这样培育“头雁”“归雁”“雏雁”的探索,正在郓城县展开。郓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甘云建说:“我们将继续梯次培养,形成人才梯队,助力乡村融合发展,让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记者王阳)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