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引育并重固本培元 稳步推进财政人才队伍建设
本报记者秦铭明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财政系统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新时代下做好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持续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努力建成一支政治过硬、能力出众、作风优良的财政人才队伍。
在人才来源渠道方面,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不断加强与组织、编制部门的横向联动,摸清空编底数,合理设置职位,坚持发挥考录选拔优秀干部的主渠道作用,充分释放调任补充专业干部的政策效应。
在人才选拔使用方面,为有效破解“年轻干部少、干部队伍老化”问题,不断加大对年轻干部的选拔使用力度,特别是注重从日常作风、一贯表现上加以了解识别,确保真正的“好干部”能够脱颖而出。2021年,提任45岁以下年轻干部28人,达到调整总人数的55%。同时,用好用活职级晋升机制,注重关心关爱履职尽责且任职较长、年龄较大的干部,使其尽快得到职级晋升,并将立足工作、踏实肯干的年轻干部补充到空缺岗位中。
在人才实践锻炼方面,牢牢把握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成长进步的关系,大力选拔政治过硬、历练扎实、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和年轻干部,放在改革攻坚桥头堡、经济建设主阵地、社会治理关键点上进行蹲苗锻炼。近三年来,共选派13名年轻干部赴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乌兰察布市等地担任驻村镇干部,发挥年轻人敢闯敢试敢干的优势,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大展身手,既能使自身在基层实践中茁壮成长,又为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在人才库建设方面,为培养和储备有助于财政事业发展的优质人才资源,近三年来共推荐53名干部参加财政部7类人才库,35名干部参加自治区党委、政府各类专业人才库。同时,结合自治区实际,探索建立“一库两池一室”(人才库、专家人才池、复合人才池和专家工作室),已初步形成制度框架,并通过多次深入调研,发现和掌握了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较强业务能力、了解基层情况、富有执行力和领导力的复合型人才,待政策配套完善和制度运行成熟后,将适时开展人才引进,并组织承担起对前沿问题和重点任务的研究攻坚工作。
在与高等院校合作方面,同内蒙古财经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挂牌成立地方财政研究中心,对自治区财经领域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为解决财政改革发展中的实际困难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探索搭建财政研究与人才培养合作战略平台,互派实习人员加强交流,财政厅推荐政策研究骨干到财经大学担任实践导师、举办财政改革前沿问题讲座以及授课锻炼;财经大学选派优秀教师到财政厅相关业务处实习锻炼,参与具体业务工作,提升政策分析能力。
在与金融企业交流方面,不断健全完善厅机关及事业单位和企业间的人才流动机制,积极支持引导优秀干部前往由财政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任职履责,锻炼提升经营管理、资本运作、法务审计等方面水平,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近三年来,本着“优化结构、强化队伍、双向进入”的原则,共从厅内选拔优秀干部16人,配备补充到相关金融企业的领导班子中,有效增强了企业上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推动企业保持稳中有进、实现高质发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以服务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提高财政干部业务能力为重点,将教育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厅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年度培训计划。近三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次60余期,培训人员13000余名。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为持续做好培训工作,定期在“内蒙古财政干部教育网络平台”投放课程供全区财政系统干部进行学习。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