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文化赋能蟹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峰会在南京举办
本报记者王磊 10月28日,由江苏省食文化研究会、中国食品报主办,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江苏省乡村振兴局指导,浙江七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宁耕漁水产农民合作社特别协办,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宁耕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中科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支持,江苏省食文化研究会食材文化委员会、中国食品报江苏记者站承办的“食文化赋能蟹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峰会暨高淳蟹三湖·营养健康大闸蟹品鉴会”在江苏省南京市成功举办。
中国食品报副社长、总编辑刘彤致开幕词
此次峰会以“蟹业创新发展·生物科技先行-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我们的责任”为主题,旨在通过食文化赋能蟹业创新,助力高淳“蟹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蟹三湖”品牌的影响力,以“好蟹富乡亲”的理念奋力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中国食品报副社长、总编辑刘彤,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江苏省食文化研究会顾问司锦泉,江苏省食文化研究会会长陈苏华出席峰会并分别致辞。江苏省食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吴志强主持峰会。
江苏省食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吴志强主持峰会
江苏省政府原副省长、江苏省食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张九汉,著名文化学者、书画艺术家丁一,金陵饭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狄嘉,钟山饭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银生,江苏省烟草专卖局原副局长、金丝利集团董事长刘加荣,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黄俊,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一级调研员周林华,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姚传伟,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原副局长台力,南京市高淳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秀红,江苏省高等学校后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在宇,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祥悦,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影视国家一级演员惠娟艳,江苏省食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志强、监事会主席朱可江、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殷文景、党支部书记王露清,副会长马路、夏广兵、徐克松、姜瑜、徐永清、王雁斌、沈伟华、程永旺及副秘书长周云、沈斌、殷艳,新闻媒体、相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代表、特别协办单位代表出席峰会。
活动现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陈金标、浙江七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柴宏辉、二十四节气自然学院首席科学家、中科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书记齐德利、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刘小莉分别作主旨演讲。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一级调研员周林华、中国食品报江苏记者站站长陈世友、澳门食文化研究会董事、御品屋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秀华、南京市高淳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秀红、南京宁耕漁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唐胜全从“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食文化赋能蟹业发展”、“食文化赋能河蟹区域公用品牌维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多角度进行了深入交流。
刘彤表示,绿色是高淳的底色,生态是高淳振兴发展的根基。近年来,南京市高淳区擦亮生态底色,以绿为“魂”、以水为“宝”,围绕生态养殖、品牌强化、设施升级等方面持续提升产业水平,加快推进螃蟹全产业链发展。他希望,高淳激活食文化效应,赋能蟹业高质量发展,引导蟹业以文化为基础、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促进产品、品牌、品质创新,在促进螃蟹全产业链发展和食文化融合创新发展上走出一条新路子。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江苏省食文化研究会顾问司锦泉
江苏省食文化研究会会长陈苏华致辞
“改革开放后,高淳蟹业得到快速与科学的发展,并取得突破性成就。”陈苏华表示,高淳拥有“三山两水五分田”的生态黄金比例,区域内河网密布,水草丰茂,地理、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高淳区委区政府认真落实关于“三农”工作部署要求,坚持“生态立区”战略,把螃蟹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螃蟹养殖为主的生态养殖已成为全区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实打实的富民产业。
司锦泉在致辞中强调,江苏是螃蟹生产大省,发展蟹产业,弘扬蟹文化,体现了守正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体现了对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他希望,食文化研究会要进一步深化对螃蟹产业和文化的研究,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建设強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更大的贡献!
浙江七河生态科技公司董事长柴宏辉做科技兴农演讲
南京宁耕漁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唐胜全表述“食文化赋能蟹业发展”
在随后的品鉴会现场,一只只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螃蟹被放上评比台,专家评委从体形外观、活力、肥满度、口感等四个方面对螃蟹进行综合评分。来自各个镇街道的养殖户在品蟹中交流各自的螃蟹养殖成果和技术经验。在享受舌尖盛宴的同时,精彩的文化活动同步开展,为到场嘉宾奉上一场独具创意的美食文化盛会。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