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应县臧寨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多点发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本报记者赵青明 今年以来,山西应县臧寨乡党委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深入谋划、创新举措,引领示范,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全乡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提升村级班子,坚固集体经济发展“堡垒”。重点是选好支部致富“带头人”,从致富能人、大学生、村医以及退伍军人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村“两委”班子,努力建设一支懂经济、会管理、作风正、能力强的村级干部队伍。注重考核激励,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对村“两委”班子的重要考核指标,强化奖惩力度,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抓好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种会议、乡村干部微信工作群等平台,宣传相关政策、典型,交流工作经验,开阔农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思维和认知。
二、注重示范引领,培育集体经济发展典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广支部领办产业、干部领办项目、党员领办任务发展机制,做示范、树标杆,强化党建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引领作用。花红村党支部书记曹毅、东坝村党支部书记闫存厚联合自筹资金25万元,发展肉牛、肉羊、生猪规模养殖业,既盘活了花红村集体闲置的旧学校,又探索出了一条集体资产盘活转化、入股经营的新模式。
三、创新工作实践,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依托各村发展优势,按照“一村一策、分类实施、梯次推进”的原则,突出特色、大胆探索,多轮驱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靠“清化收”规范管理增加财源。集中时间、人员、精力开展“清化收”工作,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目前已排查合同120份,其中不规范的问题合同11份,已完成整改8份。水磨村“两委”通过排查摸底,及时收回了一位村民租赁到期的100亩集体土地,通过规范合同、重新发包,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二是靠盘活资源转化运营开辟财源。把农村集体闲置资源作为创收的重要来源,变资源为资产,再通过资产运营变成资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营村“两委”将村集体1300亩未利用土地,以5年期限流转给山西大地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实施土地整理项目,仅此一项就为村集体和群众增收260万元。三是靠政策牵引借力发力做大财源。用好用活上级有关发展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等政策扶持资金,办企业、上项目,千方百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小刘霍庄和萧寨村“两委”利用上级专项资金各50万元,分别建起日光温室蔬菜大棚3座和胶带纸加工厂一家,达产达效后村级集体经济均可实现年增收10万元。温家坊村“两委”利用上级专项资金110万元,新建10座蔬菜大棚20亩,今年已获得收益6万元。北贾寨和帖庄村联合实施投资230万元的玉米秸秆加工与利用项目,可实现集体经济年增收12万元。四是靠服务项目征地拆迁扩展财源。全力配合县经开区北园和过境建站的集大原高铁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征地拆迁。韩家坊、胡家岭、侯家岭三个村集体经济分别实现增收132.4万元、9.9万元、10.84万元。五是靠强化管理完善机制巩固财源。完善“四议两公开”机制,坚持民主理财,强化农村财务监督,严格落实村财乡管,巩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
为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行得稳、走得远,近期,该乡紧跟县委“支部联建、产业联盟”部署要求,整合全乡25个村集体发展有限公司、村民委员会、专业合作社、股份经济联合社的资产、资金,组建了臧寨乡集体经济联合发展公司。下一步,乡党委将加强公司科学管理、规范运营,本着“精准施策、量体裁衣、靶向发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上项目”的原则,指导公司依托本乡丰富、优质的农畜产品资源,积极发挥境内道路交通、物流园区、建陶园区、养殖园区等优势,重点规划建设炒瓜子、玉米糁和精玉米面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生态环保节能项目,建设纸箱厂等陶瓷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档升级,带动全乡村村联合、抱团发展、壮大规模、打出品牌,走上集约化发展之路,进一步开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五新臧寨”新格局。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