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区域

向人民报告|阳泉市盂县公安交警的2021

时间:2022-01-28 10:26:53 来源:黄河新闻网

  警徽荣耀,忠诚铸就!回首2021年,盂县公安交警以使命为笔,用汗水作答,全力以赴确保道路交通平安有序,给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过去的一年,他们从白昼到黑夜,守护人们安然入睡;过去的一年,他们风餐露宿、紧急出警,与泡面成了好搭档;过去的一年,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点亮了万家灯火;过去的一年,他们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05318起、对驾驶人及乘车人批评教育及安全告知1100余次、摸排各类农用车1032余辆、各类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上千次……他们用忠诚信仰践行了使命担当,他们是路上的一抹“橘黄”,他们更是冲在最前沿的一抹“深蓝”。

  豪情满怀征帆满 砥砺奋进任扛肩

  2021年,盂县公安交警以推动公安交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工作部署和“四高四重”要求,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动力,以机制建设、能力提升为支撑,重点抓好大数据应用、“减量控大”八大提升工程、执法规范化建设、“放管服”改革、科技建设应用和队伍教育整顿五项工作,提升了保安全、保畅通、促改革、惠民生、带队伍五个能力,为盂县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新时代呼唤只争朝夕的行动者,新时代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作为新时代的好交警,他们坚持政治建警,党建引领,确保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通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等党内法规及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观看“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晋芳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榜样5》、《政法英模先进事迹》专题节目,《破碎的奖杯》、《违法干警忏悔录警示片》等警示教育片,围绕中央和省委明确的“六大顽瘴痼疾”,按照“6+15+1”模式,突出政治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推进履职效能持续提升。

  履职尽责显担当 牢记使命在心间

  2021年,盂县公安交警立足辖区实际,全警动员,紧盯重点车辆、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开展了春运、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整治、摩托车和电动车集中整治、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整治、城市交通不文明集中整治、“一盔一带”守护行动、“减量控大”等工作,从严查处客运车、危化品车、校车、无牌、无证、摩托车、电动车闯红灯、逆行等严重违法行为,为打造全方位全领域高质量建设区域强县作出贡献。

  他们还靠前一步、主动作为,以实在的工作举措做好“放管服”这篇大文章,让社会各界和群众更加真切感受到公安工作的“温度”。

  一年来,他们积极推动“12123”事故快速处理手机APP推广应用。利用“交管12123”手机APP事故处理模块实行“事故处理、快速撤离、勘验定损、保险理赔、人民调解、司法援助”等一站式便民服务,实现轻微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协商认定,保险快速定损理赔的处理流程,积极调处各类交通事故,快速化解事故纠纷,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APP录入安全劝导日志,活跃率已达100%,依托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共接收预警7784起,出警拦截6479次,成功拦截4232次,拦截率达73%。

  巩固成效强后劲 全力维稳谱新篇

  下一步工作中,盂县公安交警将继续抓好“减量控大”工作,加强重点车辆及驾驶人源头管理,拓宽交通安全宣传渠道,深化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保持严查严管态势。

  同时,集中开展“一盔一带”宣传治理,加强农村地区“一老一小”和进城农民工宣传,全面推广“一网通办”、“一门通办”。持续抓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完善规范农村交通安全“两站两员”建设,推广农村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及APP应用,深入开展农村面包车交通安全专项治理。

  有一种奉献叫坚守,有一种行动叫忠诚。他们注重实用、讲究实效,经的起实战,牢固树立“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工作前置、教育在先”的工作理念,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严的措施管理、严的纪律约束自己,与群众以心交心、以心换心,拉近司法机关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争做忠诚干净有担当的“人民交警”。

  步入2022,历史的长卷又翻开新的一页,新时代等待着他们上下齐心,追赶超越,再谱盂县交警新篇章。(记者张福锁)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