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财政局:压保并举兜牢“三保”支出底线
四川广安市财力十分薄弱,“三保”支出占可用财力的比重接近70%,财政抗风险能力较差。今年以来,受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财政收入下滑严重,一季度末、二季度末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6、4.1个百分点,全市“三保”支出保障压力极大。为此,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川省委关于“六稳”、“六保”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全方位兜牢兜实“三保”支出底线。
一、全面压缩支出,坚持厉行节约。一是思想上紧起来。提出过紧日子7条严禁要求,严格管控办公楼装修、办公设备购置、庆典论坛等活动,硬化预算约束,用好每一分财政资金。督促全市各地各部门将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等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传达到每名工作人员,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形成自觉。二是预算上压到位。严格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优结构”的原则,优化保障序列,合理安排支出预算,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削减低效无效资金。2020年,全市一般性支出预算压减14%,“三公”经费预算压减5.4%。三是执行中适时减。根据今年因疫情影响,部分单位一些项目推迟实施或公务活动减少的实际情况,组织单位认真分析,对暂停实施或实施内容减少的项目资金收回财政,统筹用于“三保”支出。四是关键点控制住。针对信息化建设、临聘人员开支等支出较大环节,由主管部门加强统筹管理,制定规范管理办法,从严控制支出。市级信息化建设资金、临聘人员开支分别比上年降低50%、23%。
二、全程管控预算,突出三保优先。一是紧盯预算编制,确保“三保”支出足额编入预算。牢牢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全市2020年“三保”支出需求共170亿元均足额编入年初预算,优先予以保障。严格执行“三保”支出审核制度,督促区市县单列编制“三保”支出预算,报市财政局审核后,专项向同级人大报告,接受人大监督。二是开展执行监控,适时掌握“三保”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切实加强“三保”支出的执行监控,每月对全市各地“三保”预算财力实现、支出保障、绩效评价3个方面14个指标进行分析,排查风险隐患,防患未然。三是实施资金专户管理,确保资金按时保障到位。严格执行“三保”支出专户管理,开设工资、扶贫资金和基本民生资金专户,实施“三保”支出资金单列拨付,实现“三保”支出闭环管理,足额保障“三保”支出需求。
三、全力筹措资金,足额保障财力。一是全力组织收入。积极挖潜增收,通过清理处置一批机关事业单位闲置资产,尽力弥补收入缺口,降低疫情对财政收入的影响。1—8月,全市国有资产(资源)收入完成8.96亿元,占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的24.1%,有效缓解了收支矛盾。二是积极盘活存量。坚持每半年清理一次部门闲置存量资金,统筹部门结转结余资金,将年内不需用的结转资金统一收回财政,安排用于急需支出。上半年,全市共盘活存量资金10.26亿元。三是用好上级资金。充分用好上级直达资金,加快资金分配和使用,缓解当前基层财政压力。截至8月底,全市中央直达资金已分配99.4%,已支付43%。
四、严格落实责任,筑牢三保基础。一是明确职责。严格落实“三保”支出市级监管帮扶责任、县级保障主体责任,对区市县落实“三保”要求及时进行督促和指导,对资金调度困难的地区给予适当帮助,坚决守住不发生“三保”支出保障风险的底线。二是建立机制。印发《保基层运转“五项”机制》,对组织保障、监控预警、监督检查、救助帮扶、奖惩激励五个方面的具体工作进行细化,明确“三保”监管职责和工作程序,促进“三保”保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加强监督。实行局领导包县制度,每个区市县明确由1名县级领导负责,定期开展督导,确保“三保”保障工作落实落地。
五、严格防控风险,债务有效化解。一是坚决防止增量。按照“增减挂钩”原则,严格实施政府债务规模限额管控,债务高风险地区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债务风险相对较低地区债券资金分配给予适当倾斜,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和增长速度。制定融资举债负面清单,划定违规担保举债红线,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全市风险等级从橙色下降为黄色,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二是有序消化存量。通过安排预算资金、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偿还等措施,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按计划有序推进暂付款清理消化,保障库款安全。上半年,全市偿还债券本息6.02亿元,化解隐性债务15.56亿元,消化暂付款3.7亿元。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