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企业

挤奶不是为了牛奶,而是“挤”数据——探访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乳业园

时间:2025-10-19 14:05:04 来源:新华网

  在荷兰吕伐登的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乳业园,挤奶机器人24小时运转。其主要产物并非牛奶,而是数据。灵活的机械臂如“章鱼触手”般精准作业,将牛奶导入储存罐的同时,也将每头奶牛的体重、健康指标、牛奶成分等信息实时传输至数据库。

  数据是这座乳业园真正的核心产品。每天,各项数据从园区源源不断地产生:奶牛的食量、运动量、反刍时间、体重变化、产奶成分,甚至奶牛呼出气体中的甲烷含量。这些数据不仅支撑科研,还反馈给乳制品企业和奶农,帮助他们在选育低温室气体排放奶牛、改善动物福利、提高饲养效率等环节找到科学方案。海量数据最终流向同一个目标:让乳业发展更高效、更可持续。

  “挤奶不是为了牛奶,真正的目标是数据。”乳业园负责人孔凯斯近日告诉新华社记者,这座占地约300公顷、饲养着500多头奶牛的园区,实际是一个驱动荷兰乳业未来发展的创新中心。

  在这里,每头奶牛的脖子上都佩戴着黄色项圈。这是一个集成了传感器和芯片的“数据终端”。它不仅记录了每头奶牛的身份信息,还能持续监测并记录奶牛反刍次数和活动量等关键行为数据,并自动上传至云端。

  “将项圈采集的数据与人工智能分析结合起来,不仅能优化饲养环境,还能帮助科研人员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隐患。”孔凯斯说,当系统监测到某头奶牛反刍或活动异常时,工作人员可以提前介入,避免疾病恶化。

  在一处牛舍,孔凯斯向记者介绍了一台收集奶牛“打嗝”气体的设备。“不同奶牛呼出的甲烷量差异很大。这些数据有助于探索通过饲料改良或基因选育,培育出低温室气体排放奶牛。”

  饲料槽和饮水槽同样暗藏玄机,能够自动识别每头牛并计量其采食量与饮水量,形成精准的个性化饲喂档案。

  牛舍旁的草地上,一台小巧的气象监测装置不断旋转,实时记录风速、湿度和降水情况。孔凯斯介绍说,这是荷兰全国农业基础数据测量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后,我依然可以查到今天这一刻的气象数据。”他说,“这些数据对于研究气候变化对奶牛养殖乃至整体农业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

  “硬件建设容易,难的是把各方力量高效组织起来。”他说,乳业园正是这一模式的实践平台,目前与60多家企业合作,共同将数据转化为推动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记者 王湘江)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