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农商银行“党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袁新建 通讯员李振刚 作为深耕本土的农村金融机构,今年以来,阳泉农商银行立足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积极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专注“三农”,多渠道多方位服务农村、农业、农民发展,高效推进乡村振兴及普惠金融各项工作开展,构建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积极发挥点多面广、人缘地缘等本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全力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效能。截至2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172.06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08.62亿元。
扎根区域,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
打造普惠金融事业,以金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聚焦区域产业的经营特点,积极创新小微企业信贷融资产品,为小微企业推出量身定做的信贷服务,切实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特别是新产业、新业态以及小微、农业等领域信贷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目前,小微企业贷款285户,11.55亿元。用活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解决三农融资需求。与中国人民银行阳泉中支申请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充分运用“再贷款”政策工具,助力解决三农实体和小微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多渠道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产品。为有效支持阳泉市地方经济发展,帮助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缓解资金周转压力,落实转贷续贷政策,切实拓宽融资渠道,强化金融服务“三农”力度,有效破解各类客户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推出了助保贷、信保贷、应急周转资金、暖阳阳微贷等多种信贷产品,加大了转贷续贷的推行力度。
多渠道建设,优化金融服务环境
打造“普惠金融”专营店,提升贷款办结时效。立足于一站式解决辖区内小微企业客户金融需求,全面落实助企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等金融政策,打造小微企业事业部,打通金融惠民惠企“最后一公里”。升级“乡村振兴”便民金融服务站,填补偏远地区金融服务空白。聚焦位置比较偏远且营业网点未能覆盖的农村区域,打造20家线下站点,夯实线下服务基础,填补偏远地区金融服务空白,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及质效。丰富移动便民支付应用,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在农村地区布置ATM取款机、POS机、自助服务终端等电子机具,升级支付终端,推进农村地区移动支付普及进程,推动基层政务服务与金融服务发展。派驻“金融助理”,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强化基础金融服务供给。派驻96名金融助理,对接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收集村民乡村振兴金融需求,开展涉农经营主体信息建档等工作。开展乡村振兴大走访,金融宣讲下乡活动。通过金融知识普及、反假防诈骗、普惠金融下乡镇等形式,引导农民正确使用金融服务,了解最新金融需求,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提升农村居民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与满意度。
金融普惠,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联合各乡镇党委实施开展“金融普惠•助力乡村振兴”政银村共谋发展联席会,构建全覆盖的党建共建载体,以共建提升双方基层党支部堡垒战斗力。通过合作意向书签定,紧紧围绕区域农村市场的金融需求和产业政策,不断创新、创优金融服务,将最优质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下一步,阳泉农商银行将持续紧扣区域“三农”的特点和实际,全面加强与各区政府的沟通联系,进一步下沉金融服务重心,坚持进村到户上门服务,推进行政村党建共建、金融助理进村、整村授信等工作,针对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市场主体需求,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积极开发特色产品,创新服务模式,打造金融+乡村振兴“金融样板”。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