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产经

把产业的“护城河”挖深——江西万亿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的故事

时间:2025-03-27 11:35:4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全省手机、计算机整机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6.9%、44.9%,产量均列全国第四位;自主原创的硅衬底LED技术打破美日垄断,开辟了全球第三条技术路线,硅衬底黄光LED电光转换率远超国外最高水平;建设南昌、吉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被写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电子信息产业是全球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支柱产业。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2024年江西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营收1.16万亿元,同比增长6.7%。拉长视角,从2019年到2021年,江西电子信息产业营收连破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大关。2022年以来更是跨越式发展,连续三年站稳“万亿元台阶”,稳居全国前列、中部领先,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版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国家级大院大所偏少,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的密码何在?行走赣鄱大地,耳闻目睹一个个令人振奋的经济故事,从中看到江西电子信息产业逆势而上的产业韧性、协同共生的产业生态和久久为功的产业耐心。

  舍得“下血本”转型

  走进吉安市联基电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条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高速运转,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目前公司的自动化程度已经达到60%,产能从过去每天生产6000条数据线,提升到现在的1.2万条,每条流水线上的用工从过去的80人下降到40人,实现了降本增效。”公司总经办负责人肖萍招说。

  联基电子是一家主营高清数字连接线和连接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公司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对生产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最多的一年投入3000多万元,相当于公司当年利润额的一半。

  舍得“下血本”进行数字化改造,是形势所迫,更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主动求变。

  “客户在下订单前,会到车间现场考察生产线的智能化程度,如果达不到要求,订单说撤就撤。”肖萍招说,令人欣喜的是,数字化改造带来了更加稳定的产品质量,得到国内外头部知名手机品牌的信任,其他客户也纷至沓来,目前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到下半年。

  外部环境复杂,内部挑战重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确保产业之树常青?

  “只有把产业的‘护城河’挖深,才能抵御外部冲击带来的风浪考验。”江西省工信厅厅长应炯表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产业韧性是关键。

  着眼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应时推出,着力提升这一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数字化牵引,推动产业赋能升级。联基电子的数字化改造故事,是江西电子信息产业提升韧性的一个缩影。江西紧扣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研发设计等关键环节,以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鼓励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经营管理进行数字化改造。

  一企一策、数字专员、工业诊所……围绕数字化改造,江西指导各地分级分类开展入企诊断,截至2024年底,全省2136家电子新企业完成诊断,1104家电子信息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晶科能源、宜春国轩电池、鑫铂瑞入选工信部2024年数字领航企业。

  ——龙头牵引,培育产业动力引擎。走进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3万多平方米的外延生产车间内,机械臂在物料中转站高效作业,每天平均可以生产出3.5万片外延片。作为龙头企业,兆驰集团吸引了数十家配套企业落地,这条产业链涵盖衬底材料、外延、芯片、封装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环节,带动园区LED芯片产能闯入全球前三。在兆驰集团的龙头牵引下,南昌高新区光电产业集群营收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与引擎,具有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核心凝聚力。近年江西以龙头企业为引擎,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活力和韧性,兆驰、木林森、立讯……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开枝散叶,展现出强大的产业牵引力。

  ——集群牵引,提升产业规模能级。链式集群发展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显著特点,也是提升产业发展规模能级的重要抓手,产业上下游融合度越高、协同性越强,产业集聚效应就越明显。江西紧盯电子信息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瞄准产业细分领域,精准强链延链补链。

  由“点”到“链”、从“链”到“群”,产业发展的整体能级不断突破提升。据江西省工信厅统计,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总数达2508家,高新技术企业达712家,其中既有营收过百亿的链主企业,也有细分赛道的专精特新科技型企业,大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江西逐渐形成“芯光屏板链智网”全产业链集群协同发力的局面。

  为企业打造一片“生态雨林”

  在LED行业,灯珠的尺寸越小,附加值就越高,相应的工艺难度也越大。

  2014年,吉安市木林森实业有限公司落户井冈山经开区,作为覆盖LED全产业链的行业龙头,如今企业的封装产能位居全球前列,小功率灯珠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前列,去年产值达到121亿元。

  吉安市木林森公司总经理邓丽萍说,随着公司的灯珠越做越小,传统的分选检测方法速度慢、效率低,难以满足现在成百上千颗整板灯珠的检测需求,一度成为限制企业提升产能的瓶颈。

  一筹莫展之际,企业联系吉安市电子信息研究院找到湖南大学的团队,双方合作开展科研攻关,研发出“LED巨量分选系统”,目前已经进入验证阶段,预计分选检测速度将提升10倍,灯珠质量和稳定性也会显著提升。

  作为革命老区,吉安市人才资源禀赋不足、创新研发基础薄弱,地方政府探索“借船出海”。吉安市工信局局长张鹏华说,针对产业分布和企业需求先后引进湖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9所高校的团队进驻,构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与通信传输等八大重点技术研发板块,目前已经开展上百项企业科技创新项目。

  雨林具有强大的生态系统,高大的乔木直插云霄,巨大的树冠缠绕交织,形成茂盛的绿色天幕,各种植物自由生长。

  “打造一片‘生态雨林’,形成协同发展生态体系,企业才能积蓄自由生长的力量。”吉安市委常委、井冈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傅正华说。

  摊开江西地图,京九铁路纵贯江西,串起以南昌、吉安、赣州、九江四城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带,“一轴、四城、全覆盖”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布局清晰呈现:

  以南昌为核心,打造半导体照明和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以吉安为核心,打造通信终端及传输设备和电子元器件产业集聚区;以九江、赣州为节点,打造新型电子器材及印制电路板产业集聚区。5个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和35个省级电子产业集群相互呼应,规模效益加速外溢、辐射。

  产业能级跃升离不开科创平台的助推。江西搭建引进高端平台,重点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前沿技术和跨行业融合性技术研发。北航江西研究院、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国家硅基LED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瑶湖科学岛……高能级科创平台如点点星光,正成为江西电子信息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创新支点,延伸出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生态。

  产业发展如何加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拆掉企业之间看不见的“墙”?江西的做法是“创新”。

  以吉安为例,当地成立电子信息产业联盟,吸引华为、海康等省内外470多家企业加入,系统收集上下游企业的供需信息,定期梳理发布供需对接清单,每月举办产销、产融等对接活动,帮助企业供需配套、抱团发展,从而实现“依需补链”。

  地处江西省万安县的江西海迪光电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液晶显示屏的企业,公司总经理袁庆隆说,刚落户时由于不了解附近产业配套情况,一个关键配件要从外省进货。后来对接电子信息产业联盟,发现邻近的泰和县就有一家企业能够生产,“我们立即和这家企业达成5000万元的意向订单”。

  为企业打造“生态雨林”的故事,在江西各地不断上演……

  一张“成本分析表”成就千亿产值

  万亿产业的培育绝非朝夕之功。

  记者在南昌高新区采访时,听说了一张“成本分析表”成就千亿产值的招商故事。

  2017年前后,南昌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渐具规模,摄像模组、触摸屏等配件供应链有一定基础,但缺乏具备资源整合能力的终端制造企业。

  产业如何发展?南昌高新区走在一个十字路口。

  “必须引来龙头企业!”带着这个“执念”,南昌高新区多方走访得知ODM行业巨头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向外投资,在考察了全国多个城市后,初步选定了几个意向投资地进行比选。由于区位优势不明显,当时配套体系不强,南昌连被考察的“入场券”都没有拿到。

  是就此放弃,还是锲而不舍?

  南昌高新区选择了后者。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智能终端工作专班发挥专业优势,详细测算企业落户南昌的各方面成本,形成一张条分缕析的“成本分析表”。

  “这张表用详尽的数据,测算出每一批物料、每一台手机的运输成本。”当年牵头招商工作的南昌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陈艳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这份表,让合作的大门打开了一线缝隙。一天深夜,陈艳终于接到华勤总部打来的面谈邀约电话。

  经过反复对接沟通,华勤最终被南昌高新区的专业和诚意打动,2017年选择落子南昌。八年来,华勤举资上百亿在南昌高新区布局第一、第二制造中心,研发中心。

  多年深耕培育,产业步步生花。随着华勤的落地,龙旗和天珑这两家排名国内前三的移动智能终端ODM企业也选择在南昌聚集扎根,上下游近百家企业落户,移动智能终端产品的一级零配件中,90%以上实现园区内配套,华勤、龙旗、传音等5家整机企业在昌营收突破1100亿元。

  一任接着一任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江西以奋发有为的姿态,抢占新风口、卡位新赛道。

  ——拼担当实干。每到招工季,江西一些地方县乡村的干部扑下身子,为企业招工人。立讯智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有一年公司业务爆发式增长,用工紧张,吉安举全市之力,在一个月之内就招来2万多名工人,速度之快、力度之大令企业感到惊喜。自2005年落户吉安县以来,立讯集团先后投资240多亿元“重仓”江西,成立了5家公司。

  “拼区位拼资源,我们可能缺乏优势,但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拼服务没有止境。”在采访中,多位基层干部表达着类似的观点。

  ——拼营商环境。把工作做在企业关键要紧时,是江西广大干部的普遍共识。赣州宝明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之光说,一次工厂半夜突然遭遇电力故障,生产线全部停止运行,一旦耽误时间,可能难以向客户按时交货。情急之下,赵之光拨通了赣州市经开区干部的电话,当时已是凌晨一点多,他本以为要等到第二天上班后才能抢修,没想到仅过了半个小时,挂点干部就协调供电公司赶到现场连夜作业,很快便恢复送电。

  南昌打造“南事好办”场景,吉安推出“吉事即办”服务……一个个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产业成长的举措,成为企业在江西安心投资、耐心发展的底气。

  ——拼前瞻布局。今年3月,南昌再次迎来“重磅”投资:兆驰股份投资120亿元,将未来显示、AI智能终端及芯片等4个项目落户南昌高新区,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填补江西高端光电子激光芯片领域的空白。

  未来浪潮所及之处,远不止南昌一地。上饶选定发展以光电镜头模组、XR穿戴设备、医疗影像系统、智慧显示终端、数据中心等五大领域为架构的未来显示产业;赣州迈向智能终端、新型显示等细分领域……

  《江西省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依托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重点发展新型光电相关关键材料、功能性器件及材料、智能制造技术及设备等,加快光学元件在新型显示上的应用。

  站在万亿级的风口,江西电子信息产业正在积蓄生长的力量,未来可期。(记者 李兴文 范帆 陈柱佐)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