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商银行:创新金融服务,为津沽秋收时节筑牢金融坚实屏障
本报记者袁新健 金秋十月,华北平原的田野上涌动着金色的稻浪,果园里飘散着醉人的果香,一幅五谷丰登的画卷正在津沽大地徐徐铺展。天津农商银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半径,为粮食购销、农资保障、农产品深加工等农业产业链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让"钱等粮"成为现实,为秋收时节筑牢金融屏障。
在粮食购销领域,资金链的畅通直接关系着产业链的稳定运行。位于武清区的天津禾丰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区域粮食收购龙头企业,今年5月与12家下游企业签订了总价值1580万元的玉米购销协议。为确保在秋粮集中上市前锁定优质粮源,企业计划提前支付800万元预付款,但流动资金缺口让管理层陷入两难。天津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团队在"金融助农直通车"活动中了解到企业需求后,立即启动绿色审批通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尽调模式,仅用3个工作日便完成800万元专项授信,并配套提供粮款结算专属服务方案,帮助企业顺利完成2.3万吨秋粮收购任务。
农资保障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所在。天津农商银行将支持农资企业作为服务秋收的重中之重。静海区双塘镇的农药生产企业负责人叶明辉至今记得,2024年春耕前夕,企业因扩大生物农药生产线面临600万元资金缺口。静海中心支行客户经理冒着春雨深入田间地头,连续三天在农药仓库、试验田开展实地调研,创新采用"应收账款质押+政府增信"模式,为企业发放800万元"农资贷",并给予利率优惠。如今,叶明辉的企业已建成华北地区最大的生物农药研发基地,产品覆盖全国28个省市,每年为500万亩农田提供绿色防控解决方案,带动农户亩均增产15%。
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天津农商银行通过"产业链金融"模式实现精准滴灌。静海区王口镇的坚果加工户王建军2019年获得首笔200万元"创业贷"后,银行根据其经营数据逐年提高授信额度。如今,他的企业已建成智能化生产线,年加工能力突破5000吨,产品远销东南亚市场。更令人欣喜的是,王建军主动担任村里的"金融顾问",带动12户村民成立坚果加工合作社,天津农商银行累计为合作社成员发放贷款2300万元,形成"核心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共同体。
数据显示,天津农商银行已构建起覆盖秋收全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达352亿元,较年初增长46亿元,增速14.9%;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42亿元,同比增长19.3%。特别在粮食安全领域,累计发放种业振兴贷款9.8亿元,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12.3万亩。通过"津农惠"小程序等数字化平台,已为3.2万户农户提供线上融资服务,贷款平均办理时长缩短至2.3天。
展望未来,天津农商银行将持续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创新,计划年内推出"秋收快贷""农机分期"等特色产品,在20个涉农区设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流向田间地头,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热度排行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