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

“智”造未来 “纤”动世界 煤矸石“变废为宝” 创新驱动企业向“绿”向“高”而行

时间:2025-03-20 14:26:18 来源:北疆新闻

  煤矸石,高岭土,高性能玻璃纤维,这三个看似不相关的物质怎样构成一条产业链?煤矸石如何摆脱“固废”的身份,创造出新的价值?在呼和浩特市我们找到答案。

  绿色发展 煤炭固废“点石成金”

内蒙古天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走进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的内蒙古天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场技术革新正在发生。这里正以“变废为宝”的理念改写传统资源利用模式。

  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储量大,在煤炭开采、洗选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基固体废物,煤矸石就是其中一种。由于其热值低、利用难度大,常被露天堆放在矿区周围,侵占了土地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矿山生态修复的老大难问题。

煤矸石布料取料车间

  而在这里的厂区内,堆积如山的煤矸石经过煅烧,可获得制作玻璃纤维的高岭土原料,使工业固废蜕变成为高附加值的基材产品。

  “通过十余年的研发,我们建设出国内首条规模化煤矸石悬浮煅烧生产线,利用低碳化途径使煤矸石达到高值化利用,系统性地将煤矿废弃矿产转化为新型工业原料。”内蒙古天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国强介绍。

煤矸石悬浮煅烧生产线

  曾经被当作“生态包袱”的煤炭固废,在这里书写着“点石成金”的传奇故事。“我们将加快技术研发和储备,拓宽产品应用领域,提高综合利用规模和水平,计划投资300亿元,年处理煤矸石1000万吨,提取氧化铝350万吨,硅基复合材料550万吨,提取镓、钛等稀有金属,建成中国最大的高铝煤矸石活化提取氧化铝及铝深加工生产基地,推动区域固废综合利用迈向更高水平,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展望未来,叶国强信心满怀。

  技术赋能 打造完整产业链

  在距离这里不到百公里的和林格尔县,内蒙古天皓玻纤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火热的忙碌景象见证着科技创新的力量。一千多摄氏度的窑炉中,由煤矸石煅烧成为的玻璃纤维基材熔化为玻璃液,再经拉丝、定型、涂覆等工艺,最终做成比发丝更细的高性能玻璃纤维。

AGV正在转运原丝

  内蒙古天皓玻纤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玲霞告诉记者,该公司已实现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统的全面覆盖,通过高精度自动化生产线与实时数据监测技术,不仅做到了产品全流程追溯管理,而且显著提升了工艺稳定性。目前,天皓玻纤年产6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生产基地项目的一期工程——12万吨生产线已顺利投产,成功进军全国市场,逐步应用于新能源、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装备制造等前沿领域,预计年产值达5亿元。二期工程的两条15万吨生产线,计划于今年陆续达到点火条件,投产后产能将同比大幅增长超过240%。

  协同共生 产业集群掌握发展密码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共生才能共赢。

  2023年8月,内蒙古天皓玻纤有限责任公司在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沙尔沁工业园区投资建设了配套下游企业,即呼和浩特天皓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连续缠绕夹砂管、光伏用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新材料组件、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节能门窗型材及节能门窗等新材料玻璃纤维制品。

  一期项目现已顺利投产运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二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具备生产条件,届时将进一步提升整体产能,助力产业发展迈向新高度。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连续缠绕夹砂管生产基地

  目前,内蒙古天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天皓玻纤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天皓新材料有限公司已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技术创新与产业集群的共振。对推动本土实体制造业快速良性发展,带动本土就业和产业链、供应链合力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在呼和浩特打造“六大产业集群”的背景下,高端制造与固废资源再利用,形成了“绿色+高端”的双轮驱动,让材料科学与装备制造如同齿轮般精密咬合,编织成一张韧性十足的产业生态网。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