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能源供应能力 多方协力打出保供“组合拳”
随着冬季来临,全国多地气温降低,能源保供工作刻不容缓,多方协同发力共同合作,进一步打好政策“组合拳”,守护居民温暖过冬。
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专题会,相关负责人强调,要加大煤炭开采和电煤、天然气采购力度,做好新增装机并网,积极引导用户削峰填谷,确保迎峰度冬保供安全。要加快电力、油气和管网项目投资建设进度,持续提升保供硬实力。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1.9亿千瓦,同比增长14.5%。全国煤炭生产持续保持稳定,油气增储上产取得明显成效。
“天然气资源准备较为充足,调峰储气能力较去年增加了80亿立方米,储气库已提前完成注气任务。预计供暖季期间能源供需总体平衡,能源供应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煤炭作为能源保供的主体,发挥着“压舱石”的支撑作用。在山西省,一家煤矿通过超前布局采掘衔接,重点加强搬家倒面期间的生产协调,全力保障高产高效,每日的原煤产量可稳定在3万吨左右;内蒙古中西部铁路11月份开始日均发运煤炭50.2万吨,铁路方面与相关部门、煤炭生产企业和电厂建立了保供联动工作机制,对存煤不足14天的电厂优先安排运能,保障电煤供应稳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宏介绍,北方地区进入供暖季以来,各主要产煤省份在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下,10月份日均产量达到1328万吨,为今冬明春煤炭保供工作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油气行业也纷纷加大增产保供力度,备战迎峰度冬。大港作为华北地区工作气量最大的区域性调控气源,大港油田储气库群现有11座地下储气库,地下采出的天然气2小时即可到达北京及周边地区,冬季日采气量占北京地区用气高峰量的近五分之一;中国石油长庆油田2万余口气井开足马力生产,天然气日均产量保持在1.3亿立方米,为寒冬备战。
“要持续提升顶峰保供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供暖季期间电厂存煤保持在合理水平。要发挥好储气库、液化天然气(LNG)储罐等调峰资源以及“全国一张网”作用。强化区域互济和能源品种联动,加强跨省跨区电力调度,做好储能精细化调用。
清洁能源作为“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对象,也在能源保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石化全面启动今冬地热供暖,超1000座换热站陆续投入运行,可为北京、天津、陕西等全国11个省(直辖市),70余个市(县、区)的超110万户居民提供清洁供暖,累计供暖能力超1.1亿平方米,同比增加16%,年减排二氧化碳约590万吨;华北油田通过自主研发“地热资源精细评价技术”等核心关键技术,每年节约标煤约2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60万吨,有效保障了地下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全国多地正大力实施清洁能源替代行动。此前印发的《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有条件地区生物天然气进入管网,因地制宜推进乡镇集中供热,优先利用地热能、太阳能等供暖,逐步减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烧。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电气化改造升级,建设乡村能源站,提高农村能源公共服务能力。
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推动数字技术和能源技术深度融合,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加强隐患排查,做好暴雪、冻雨等极端天气应急预案,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