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华文明

文化中国行|“民艺+神话学”,跨学科视野中的多彩长江文化

时间:2024-10-26 16:13:12 来源:重庆日报

  在长江文化中,玉文化有哪些特点,民间手工艺又有哪些特点?10月24日下午,由四川美术学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日报联合主办的跨学科视野中长江文化系列工作坊(第一期)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行,来自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专家教授,以“民艺+神话学”为主题,通过跨学科视野,探讨了长江文化的多维度“身影”,延续拓展2024长江文明论坛的学术成果。

  长江流域玉文化

  呈现多元一体的璀璨风景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需要以跨学科视野,加强长江文化研究,从多方面综合提炼长江文化的精神标识,塑造长江文化形象,阐明长江文化作为时间和空间交织的多维度历史文化复合体的丰富内涵,构建立体化的长江文化体系。

  基于此,长江文化系列工作坊围绕“跨学科视野中的长江文化”大主题,邀请行业内具有革新意识和影响力的引领者、践行者、策展人,进行专题演讲、深度对话、展览导赏等,致力通过策展实践与学术理论、在场体验与深度对话、跨学科与多维度融合等,深度挖掘长江文化独特魅力,塑造长江文化形象,不断开辟传承展示新领域新赛道,塑造长江文化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第一期长江文化系列工作坊以“民艺+神话学”为主题,通过主旨演讲、嘉宾对谈等环节,展示了长江文化中玉文化和民间手工艺的璀璨英姿。

  “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玉石在中华文明的价值体系中处于至尊地位。中华文明中的玉文化绵延万年,至今不衰。”在主旨演讲环节,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院副院长、《神话研究集刊》副主编、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杨骊以“玉石神话信仰与长江文明”为题,分享了她的精彩观点。

  杨骊表示,神话是具有起源性的文化基因,反应了人类的早期意识,其文化思维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在中国,与玉相关的神话,有“女娲补天之石”“盘古精髓化玉”“黄帝食玉膏种玄玉”“周天子献玉”等,无不体现了玉石的神圣性。因此,玉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世界,费孝通甚至提出了“玉魄国魂”的观点。

  演讲中,杨骊还以良渚遗址、石家河遗址、大溪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等长江流域代表性遗址出土的玉玦、玉璜、玉璧、玉琮、玉钺等为例,进一步阐释:“考察长江流域的玉文化,我们发现,各地的玉文化皆自有其特色。不仅如此,长江上游、中游、下游的玉文化有明显的交流互动性,与中原地区及黄河流域的玉文化也有互动交流。由此可见,在中华文明的版图上,由玉石神话信仰统摄,各地玉文化呈现出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璀璨风景。”

  长江流域民间手工艺

  是流动的璀璨星河

  在嘉宾对谈环节,重庆市文联副主席、重庆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亚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陈列展览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夏伙根,分别围绕他们策展的“千年文脉·生生之美——长江流域民间手工艺创新设计展”“玉出大江——长江流域史前玉器特展”,进行了分享。

  “‘千年文脉·生生之美——长江流域民间手工艺创新设计展’是一个以区域为主体的展览,应该从文化区去破题。”谢亚平表示,长江流域的民间手工艺灿若繁星,元代的龙泉窑双耳带环青瓷瓶、明代的供春树瘿紫砂壶、战国的楚式铜剑、唐代的长沙窑青瓷褐绿彩连珠纹盘口壶等都是实证。

  本次展览展出200余件工艺美术珍品,既有我国历代的珍贵文物,也有与古为新的时代精品,分“源:万象创生”“流:互融共生”“汇:巧力新生”三个单元,以文物和民艺数据图谱,展示了文化根脉传承之“源”;以民间手工艺的生态智慧,彰显了区域文化交流互动和多元发展之“流”;以六种协同创新设计模式,体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之“汇”。同时,展览将文物、手工艺、设计作品和当代艺术融合,通过探讨设计深度参与民间工艺的创新性发展路径,充分阐释长江文化的包容力与当代性。

  “在深入研究中,我们发现工艺之间是流动的,长江就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文化生命体。”谢亚平说。

  “玉,是华夏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之一,受到各族人民、特别是汉族人民的普遍喜爱。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长江流域陆续出土了大量史前玉器,逐渐向我们揭示出这一地区玉文化的深厚底蕴。”夏伙根表示,“玉出大江——长江流域史前玉器特展”,汇集了长江流域史前主要考古学文化的代表性玉器,主体分为“璞玉初现”“美玉琳琅”“礼玉煌煌”“玉归华夏”四个单元,一共展出了玉玦、玉璜、玉璧、玉琮、玉钺、玉人等各类长江流域史前玉器305件(组),其中一级文物有32件,按照起源、发展、繁荣的时间脉络,辅之以工艺介绍版块,通过一定的分类与组合,向观众展现了长江史前玉器独特的文化、艺术乃至科学价值,并从玉礼制形成的角度揭示其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在本次展览中,我们以考古出土文物为主,是首个聚焦于整个长江流域史前玉器的展览,填补了此前空白,呈现了玉器在长江流域文明发展乃至中华文明起源中的所起到的作用。”夏伙根说。

  据介绍,接下来,长江文化系列工作坊还将以“民艺+历史地理学”“民艺+设计人类学”的跨学科视角,举行学术活动,分别借助神话学研究范式探究长江民艺造物观,通过人类学田野观察解析水文化与长江民艺的深度关联,运用历史地理比较研究展望世界大河文明中的长江文化,深度挖掘长江文化独特魅力,释放学术创新动能。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