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华文明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 共赴一场全民参与的“绿色约定”

时间:2024-06-27 10:13:49 来源:内蒙古日报

  6月下旬的兴安盟科右中旗,盛夏的热浪化为涌动的盎然绿意。

  用无人机从杜尔基镇亚门毛杜嘎查沙地治理区的高处向下望去,泾渭分明的网格沙障镶嵌在绵延不断的沙丘上。一株株新栽种的樟子松错落有致、迎风挺立、连片成林。山脚下,小叶锦鸡儿冒出葱绿枝桠,一片生机盎然。

  “我们嘎查位于浅山丘陵地带,有些山坡已达到45度以上,普通车辆无法行驶,沙地履带车也只能行驶到半山腰。6840亩裸露沙地治理,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科右中旗杜尔基镇亚门毛杜嘎查党支部书记张斯琴介绍说。

  治沙陷入困境,如何开展治理?

  当地农牧民和林场工作人员组成治沙队伍破解了这一难题。大家人工背苗,上山铺设沙障,完成种植松树、土地平整等防沙治沙工作,搬运、划线、铺设、填埋等工作一气呵成。大家从两公里外的霍林河取水,采取阶梯式蓄水、送水的方式进行浇灌。

  “树苗需要人背肩挑运到半山坡,一些陡峭的沙坡甚至要用无人机吊运。项目建设期间,嘎查每天用工200人以上,大家参与其中,以实际行动为家乡生态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科右中旗杜尔基镇党委书记闫峰说,树苗由当地村民栽种并进行管护。今年全镇农牧民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参与防沙治沙,累计收益达142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亚门毛杜嘎查村民陈金海自告奋勇前来务工治沙,日工资在150元以上。“治沙是头等大事,我们来到这里挖垄、栽种、浇水,不仅能为沙地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还能增加收入。”土生土长的陈金海今年63岁,曾经深受沙害之苦的他望着山坡上的成片绿色,感慨万分:“我们每植下一棵树、播下一片绿,就能为家乡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家园建设尽一点绵薄之力,特别高兴。”

  荒沙万亩返青芜,科右中旗群众治沙的努力从未停止。

  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先建后补、集体治沙……今年,科右中旗号召全民参与治沙,共同奔赴“绿色约定”,涉及的144个嘎查组建了农牧民工程队、集体设备队,优先吸纳诚实守信、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及农村牧区低收入群体,就近参与402万亩的沙地治理任务。在防沙治沙的同时,帮助他们实现增收。今年以来,共有15251名农牧民参与其中。

  “治沙项目实施完成,后续管护更是离不开群众参与。我们通过宣传普及防沙治沙、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法律法规,压紧压实沙地治理后续管护责任,力争实现治一片、成一片、绿一片。”闫峰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草木成林,沙地渐绿,如今在科右中旗,防沙治沙已成为全民共识。广大干部群众正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加快构筑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和生态安全屏障。(记者高敏娜)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