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顺利推进 融古汇今 生机勃勃
中国大运河延绵千里、跨越古今,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随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顺利推进,纵贯近3200公里的中国大运河正在成为一条绿色生态带、璀璨文化带、特色旅游带。
历经2500多年历史沧桑的中国大运河,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动实践。
生态改善,水质提升,再现水清岸绿
站在北京通州北关分洪枢纽大光楼上眺望,碧波荡漾的北运河,犹如一条绿色飘带飘向远方。运河两岸,绿柳拂堤、芳草如茵,芦苇、黄菖蒲、香蒲等植物轻轻摇曳。走近岸边,河水清澈,狐尾藻、金鱼藻等水草清晰可见,鱼儿游动嬉戏,白鹭和野鸭时起时落……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段,北运河流域横亘京津冀,北京段占整个流域面积的70%,承载着中心城区90%、城市副中心约85%的排洪任务。地处“五河交汇”,“排污河”曾是北运河的标签。
“得益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现在北运河水质变好,长期稳定在Ⅰ类水质。”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副主任周洪利说,通过有针对性的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实施区域截污治污、河滨带生态修复、滩地小微湿地及城市公园建设,北运河水质大幅改善。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使北运河生物多样性稳步上升。白鹭、中华秋沙鸭、鳑鲏等种群快速恢复;水生植物由单一的芦苇发展到沉水、挺水、浮叶植物共计20余种;鸟类由野鸭等少数种类发展到目前的200余种;鱼、虾以及贝类等水生动物由寥寥无几发展到目前的60余种。
周洪利说:“因为水质好,北运河举办了多次皮划艇和桨板比赛,成为北京开展水上运动的又一个热门场地。”
同样的故事,在大运河沿岸接续上演。大运河正成为人民的幸福河。
微山湖,又叫南四湖,是山东最大淡水湖泊,也是京杭大运河的主航道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渠道。微山县委常委、副县长胡忠华说,为推进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微山县关停企业、退渔还湖、退出采矿权、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微山湖再现草长莺飞景象。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
如今微山湖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鸟类达200多种,曾绝迹多年的水雉、白枕鹤、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重现,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鸦雀和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也在微山湖繁衍生息。
大运河沧州市区段有一段河道,一度野草丛生、鸡舍杂乱。经过环卫清理整治和生态修复,如今成为“老人散步、青年运动、儿童嬉戏”的城市生态休闲空间。家住运河边的沧州市民陈立新说:“以前水又黑又臭,根本不敢靠近。现在到河边遛弯看风景,美得很。”
目前,大运河沿线各省份全面建立河长制,沿线水环境实行按月全面监测。“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重现大运河。
“润万物者,莫润乎水”,水是大运河的生命。但受历史演变、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影响,一个时期以来,运河黄河以北河段水资源短缺,不少河道断流。
2022年4月至5月,京杭大运河启动了全线贯通补水工作,实现了百年来首次运河全线水流贯通。今年3月1日,京杭大运河再次启动全线贯通补水,共补水4.65亿立方米。
据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后,补水河道5公里范围内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1.33米,沿线河湖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补水的同时,新辟航道也在为古老的大运河减负。
7月18日,全长约26.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二通道正式通航。项目设计负责人金跃群,30年前就负责这个项目。从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到如今银发爬上鬓角,金跃群深感“为古运河航道减负,刻不容缓”。
“大运河杭州段位于市中心,一直是我们的黄金水道,但大量的货运船只航行,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水质污染、撞击堤坝和古桥梁等问题。”杭州市临平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文保所所长兰廷成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后,二通道建设提速,“现在多数货运船只从二通道通行,千吨级船舶由此直达钱塘江。”
减负之后,围绕“还河于民”,大运河杭州段沿线的违建清理、水系疏浚、生态修复等持续发力,运河边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了。
如今,70米宽的二通道河道中,碧水荡漾、船行轰鸣,一片火热的生产场景;岸边绿树成荫、绿道蜿蜒,市民游憩、白鹭悠闲,一幅恬静怡然的生活景象……
传承文脉,活化遗产,创造古韵新风
“一枝塔影认通州”。入夜,位于北京通州大运河畔的燃灯塔在灯光映照下辉煌耀眼。拥有1400多年历史的燃灯塔修缮后雄姿再现,成为通州大运河景区的新地标。
大运河北京段是北京市第七处世界文化遗产,沿线文物等级高、分布密集、时代跨度长、类型丰富。仅通州区拥有的与大运河相关的不可移动文物就达236处。
随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步伐的加快,北京段沿线的历史文化遗产家底摸清,燃灯塔、张家湾古镇、桥闸码头、白浮泉大运河源头、永通桥等运河遗址加速修复……沿线50余处水源、闸、桥梁、古遗址、古建筑等得到修缮保护,再现古运河风貌。
在北京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漕运码头国风市集”热闹非凡。“大运河非遗小道”上,非遗文化市集、汉服打卡、游艺互动等精彩纷呈。得到活化利用的运河文化成为时尚潮流,彰显古今共融的历史文化魅力。
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华表示:“通过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让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赋能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在增加城市厚重感的同时,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是重中之重。
据统计,在大运河贯穿南北近3200公里沿线上,有物质文化遗产120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50多项。大运河如同一条金线,串起沿线的文化明珠,构成一条璀璨夺目的文化带。
悠悠运河,青青杨柳。天津西青区杨柳青镇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古镇。运河带来的不仅有繁华的商贸,更有深厚的文化,杨柳青木版年画是杰出代表。
“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从明朝永乐年间杨柳青镇出现第一家年画馆开始,杨柳青木版年画已有超过500年的历史。
今天走进杨柳青古镇,依然画坊林立、字号满街。“玉成号”年画坊里生意不断,店主张宏忙里忙外,“游客越来越多。”张宏说,杨柳青年画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引来八方游客,也给非遗带来新活力。
在杨柳青民俗文化馆内,游客排着队体验年画制作,涂墨、粉刷、拓印……一番操作,年画轮廓跃然纸上。
目前,杨柳青从事年画产业的企业达200多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古老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制作工艺后继有人、繁荣兴盛,彰显“年画之乡”“运河明珠”的神采。
山东聊城,黄河和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留下大量运河相关遗迹。其中,聊城枢纽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控制性节点,曾建有完善的蓄水、泄水工程,与运河河闸一起,构成了运河水工体系,有力保障了漕运的畅通。围绕运河,聊城诞生了众多民间艺术,山东快书、八角鼓、东昌木版年画、葫芦雕刻等闻名遐迩。
聊城非遗八角鼓的兴衰见证了大运河文化的历史。诞生在运河畔的这一民间艺术曾随运河断流而衰落,一度面临后继无人的危局。为挽救八角鼓,近年来,聊城组织人员挖掘整理八角鼓曲调、剧目,并向八角鼓演唱名家拜师学艺。聊城八角鼓市级传承人商景刚说:“这朵民间艺术之花正在重新焕发出灿烂夺目的光彩。”
“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文明积淀深厚,有基础、有能力、有责任在文化传承发展上贡献力量。保护好运河文化遗址、挖掘好运河文化内涵,是我们的责任。”聊城市委书记李长萍说。
文旅融合,以旅彰文,书写美好生活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大运河沿线一座座拔地而起、风格各异的博物馆,成为展示运河文化深厚底蕴、培育文化自信的新空间。
望运河帆影、枕长江涛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边,千年运河静水流深、蜿蜒流淌。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诞生的标志性博物馆。开馆两年来,每天1.8万张免费预约门票常常秒空,参观者突破400万人次。馆长郑晶说,运河千年文化给博物馆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讲好大运河故事,博物馆从内容、形式、空间设计三管齐下,给观众呈现专业权威、通俗易懂的展览。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长25.7米、高8米的汴河州桥遗址河道剖面,恢宏厚重。蜿蜒的地层线标注着唐朝至现代的沧桑岁月,布满的砖石颗粒、砖瓦陶瓷、动物骨骼、生产工具,呈现了古代汴京“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繁盛历史,吸引参观者纷纷驻足。
在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区,千里运河近在咫尺,两岸烟火触手可及;“运河上的舟楫”展以近百艘船模与多媒体智能交互传播船舶知识体系,让观众获得不一般的沉浸式体验;“河之恋”水、运、诗、画4个篇章以裸眼3D技术带来身临其境的虚拟空间体验;“运河湿地寻趣”呈现运河2000年生态涵养,观众点赞其“是文化公园之中的自然公园”……
来自安徽的周伟一家,走出博物馆,坐上扬州运河水上旅游观光巴士,兴奋不已,“景色优美,文化深厚,收获了相当多的大运河历史文化知识,不虚此行。”
串珠成链、以线带面,大运河文脉流淌在这座古城生活的方方面面。扬州发布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高品质打造国家文化公园三湾核心展示园,聚力打造运河“十二景”。运河景观的改造提升与生态中心、公园体系建设相结合,与特色小镇、特色乡村建设相结合,构筑起“生态+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景观综合体,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有利条件,营造出“水城共融”的新气象。
运河文化“点亮”杭州旅游。
到小河公园的“网红”油库打卡,成为不少杭州市民和游客的选择。小河公园占地4.94公顷,包含仓库艺文展区、文化创意区、景观码头区三大区块,去年国庆假期正式对外开放。这里曾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建立的第一座油库,经过创意设计和有机更新,保留下来的3个油罐在加固翻新的基础上新增了几千个大小不一的孔洞,焕发出先锋时尚的艺术化光影效果。
“既有老味道,也有时尚范,我们年轻人很喜欢!”慕名而来的90后叶锦雯兴奋地将拍好的照片发送给亲朋好友,赢得一个个点赞。
在小河公园领略工业风,于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一览老城历史风貌、体验古老非遗,去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参观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等博物馆群,到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感受小桥流水、流光溢彩的江南夜晚……小河公园在空间上串联起了大运河边的大兜路、桥西、小河直街3处历史文化街区,徜徉其中,可一览运河文化的历史传承,韵味悠长。
2022年,《杭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发布,预计到2025年底在大运河文化公园范围内实现各类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全覆盖,分级分类展示体系基本形成。“我们将努力打造让运河可观、可感、可亲、可触的国家文化公园。”杭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山东聊城,每到夜幕降临,东昌湖畔,霓虹璀璨、流光溢彩,吸引游人纷至沓来;朱雀街夜市,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向市民游客演绎着“夜幕下的精彩”;青砖黛瓦的宛园里,全息投影灯光与京剧、皮影戏等非遗有机结合,每天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夜游打卡……
修葺一新的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今年5月重新开放,焕然一新的展览令游客惊叹。北京游客孔繁菊说:“《飞阅大运河》展览串联起了大运河沿线的历史文化,让人沉浸式感受千年运河魅力,十分震撼。”
大运河融入日常生活。聊城市民王云说:“运河边有干净整洁的步行道,还有丰富的文化休闲设施,市民都喜欢在这里散步,感受运河的文化气息。”
脉动千年、生生不息。历尽沧桑的大运河走进新时代,不但再现荣光,更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肩负起坚定文化自信的使命,流向远方和未来……(记者张 贺 王 珏 郑海鸥)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