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需防“假沸”
煮豆浆时,往往没烧开就会沸腾,因为豆浆中的皂素受热膨胀会产生大量泡沫,使人误认为已经烧开。这种现象叫“假沸”。各地各部门为基层减负,也必须防“假沸”。
会议数量少了,但是“一个会议五个标”,开会时间没少;红头文件少了,但便签、通知多了,需要落实的“准文件”依然很多;以单位名义建的工作群减少了,但以部门、以个人名义单独建的工作群却增加了,指尖负担并未减轻……前不久,有媒体报道称,一些地方在为基层减负时,有的统计时搞变通,有的单纯以统计数据反映减负成效,结果出现数据很漂亮,但实际情况是基层仍被文件、会议缠身,这种基层减负中的“假沸”现象必须引起重视。
“假沸”现象的出现,说明为基层减负的复杂性、艰巨性。减负之所以难,根子还是在极个别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部门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在为基层减负的大背景下,一些党员干部虽然把减负挂在嘴上,但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各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各要各的“账”。加之受“不开会就是不重视、不传达就是没落实”等思维影响,一些基层干部习惯性通过会议、文件等形式传达落实、推进工作。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自然难以真正落地落实为基层减负。
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基层组织处于群众工作第一线,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繁琐,每件事情都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广大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切实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如果基层减负出现“假沸”现象,基层党员干部表面上是减负了,但实际情况却可能不减反增,基层干部依然“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依然是忙于留痕留迹、考核迎检、表表册册等,他们哪里有时间精力去走村入户、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面对面去解决群众的真问题。
为基层减负要防止“假沸”,一方面需要提高认识。要认识到形式主义是顽瘴痼疾,极易复发反弹、纠而复生。基层减负绝不能一阵风,必须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另一方面需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避免矫枉过正,谨防“数字减负”。此外,也要强化监督监管,确保各项减负措施的落地落实。最后还要加强引导,让领导干部打破思维定式,切实改进工作方法。(江武)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