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奋斗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非凡十年·首府新答卷】厚植发展沃土 激发经济活力——呼和浩特市全力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综述
营商环境,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强引擎”。对标先进,学习至诚至信的服务理念,首府在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上不遗余力,不仅强化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真心服务、一线服务,消除营商环境“中梗阻”,而且努力当好各类市场主体的“引路人”“推车手”“店小二”。
8月4日,内蒙古中晶高性能碳纤维及氢能源气瓶产业化项目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通过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1个工作日内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
通过审批工作前移,采取告知承诺制等形式,今年以来,首府地区将项目办理时限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压缩至4个工作日,使项目开工时间平均提前约3个月,这是我市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以更优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行动方案》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市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的一个缩影。
增强做好营商环境服务主动性
近年来,首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和呼市营商环境各项政策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大幅改善。2021年,呼市在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中排名第二,13项指标属于自治区优秀指标,开办企业、纳税、办理破产、获得信贷、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包容普惠创新7项指标荣获自治区金牌指标。2022年,我市围绕问题,破阻补弱,对标先进,追赶超越,推动首府营商环境持续向好。今年上半年,制定印发了《呼和浩特市以更优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细化为236项举措,逐项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并进行月调度和季度报送,上半年完成销号任务达60%。
只有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才能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上半年,市优化营商环境专班主动对接企业14次,3次实地走访调研,协调解决企业反馈问题,积极为企业排忧解困。聚焦项目开复工,先后梳理出市本级及各旗县区、开发区、和林格尔新区存在各类堵点难点重点项目114个,组织召开推进会,为107个项目解决了手续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率达94%。
建设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为推进首府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开展,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印发了《政务服务事项“预约办”进驻管理制度》《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针对咨询、受理、审批、出证全流程环节,严格执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今年1—6月,全市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总数达529167条,好评率99.99%。
“一网办”“一次办”“掌上办”“帮您办”业务深入推进,服务便利度持续改善。“一网通办”事项已提升至669项,全程网办事项590项,“掌上办”事项431项。“一次办”在全面落实自治区103项“一件事、一次办”基础上,新增了10个事关群众办事的高频事项,包括不动产登记、房屋交易、缴税“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等,同时推动“同城通办”“四城通办”“跨省通办”等多层级区域互联互通。“掌上办”聚焦政务服务、教育、医疗、养老、文化旅游等领域,打造城市大脑3.0版和手机端“爱青城”App,拓展“指尖办”事项范围达到431项。“帮您办”扩大了工作队伍,强化“帮您办”工作队伍的激励引导,定期公布并表彰服务企业优秀个人和团队。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服务质效显著提升。向新签约、新落地企业派驻“企业帮扶管家”,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目前,“证照分离”新设立企业数量超过两万户。工程建设项目全周期线上办理率达到96%。社会投资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不超过60个工作日。推动80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市通办。运行全市统一的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实现“一网选中介”。推行政务服务大厅7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分类受理。
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行内资企业设立登记全程网办、营业执照自助打印、电子营业执照同步申领的“零见面办照”。上半年,通过全程电子化办理设立登记注册19041户。完善“一表填报”工作机制,实现企业开办事项一网申请、一次填报,多项联办、0.5日办结服务。企业注销“一件事”实现企业清税证明实时传送企业登记业务审批平台,申请注销“清税证明”免提交,使企业“进得来、出得去”。推行远程异地评标,累计“不见面”开标项目191个。
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和我市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各办税厅建立“一站式”税费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一厅通办、一窗受理、一次办结、邮寄送达,所有税费事项最多跑一次;大力推广“非接触式”办税,启用“税企远程可视化交互平台”,实现远程帮办和远程风险核查。与此同时,我市加快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扩大了信用应用场景和信用结果应用,提升了市场监管质效。今年,全市共制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任务224批次。
营造更高水平的开放环境
今年以来,“青城号”中欧班列实现了常态化稳定运行,这是我市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营造更高水平开放环境的具体体现。
在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中,我市还不断完善和林格尔新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两平台六体系”建设,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加速集聚。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结合“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业务改革方案,大力向企业推广汇总征税、电子支付、自报自缴等便企利民措施。引导企业通过“互联网+海关”、单一窗口线上办理业务,指导企业申领原产地证书,帮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上半年,赛罕海关通过“多证合一”途径办理报关单位备案294家,占报关单位备案比例85%。
与此同时,我市还坚持宽严相济,为市场主体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营商环境,为首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李海珍)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