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 | 良田筑根基 粮仓再升级
初秋时节,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高标准农田里,玉米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放眼望去,园区内农田平整连片、道路沟渠通畅、节水灌溉设施广泛应用……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近年来,我市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还争取到整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试点工程,努力让更多粮田变良田,绘就沃野好“丰”景。2023年,我市粮食产量达58.89亿斤,实现“二十连丰”。
大破大立提产能
随着大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项目建设强农效应突出。
在杭锦后旗陕坝镇帐房村1.6万亩高标准农田综合科技示范园区,过去盐碱化严重的“巴掌田”已经变成稳产高产的大块田。“以前这里只能种植单一的耐盐碱作物。现在通过排干配套渠道畅通,可以全部种粮。之前行水期一水淌到40天左右,整改以后,15天之内全部浇完,省时省事省人工。”帐房村党支部书记刘三换说。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我市创新实行“三打破、五统一、一重新”整治模式(即打破农户的承包界、打破杂乱的地块界、打破混乱的渠沟路布局;统一开挖渠沟、统一修整道路、统一平整土地、统一建设水利工程、统一营造防护林;将耕地重新分配),大力推行“一户一田制”管理模式,按照整渠系、整县、整镇、整村一体化建设。同时支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为促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奠定基础。到2023年底,我市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021.19万亩,新增耕地1.5%左右,使森林覆盖率提高1.35%、粮食产能提高10%以上,土地流转收入每亩提高500元以上,亩均节水20立方米以上,亩均节约成本90多元。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增强。在促进农业增效的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也激活了村集体经济的“一池春水”。2023年,五原县塔尔湖镇继光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88万亩,建成“一户一块田”的高标准农田。为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继光村以入股的形式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行全程托管、统种共富、土地流转等模式,将村里6000多亩土地(包括滴灌小麦5000多亩、设施农业1000多亩)进行集约管理。当年,村集体收益达40多万元。“我们以党建引领、合作社牵头、大户带动、群众参与的经营模式,建立起群众和集体经济利益的联合体,拓宽联农带农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继光村党支部书记高永峰说。
治理盐碱扩“粮仓”
在临河区狼山镇爱国村8700多亩耕地中,中重度盐碱地曾占到50%以上。通过集中连片高标准整治,同步实施“上膜下秸”“暗管排盐”等技术,昔日的中重度盐碱地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爱国村党支部书记潘竞忠介绍,实施盐碱地改良后,耕地质量持续提高,葵花亩产由100斤增加到400斤,土地流转价格也由原来的300元涨到1000元。通过统一翻地、统一打药、统一种植,农民的生产成本降低30%、收入增加40%。
来到临河区白脑包镇鞋工厂村,远远望去,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这里已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盐渍降、土肥沃。“以前,我们这儿的土地盐碱化严重,出苗率不高。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地改良,今年预计亩均可以增产100斤。这是从前根本不敢想的事情。”鞋工厂村党支部书记牛喜和高兴地说。为了改良盐碱地,我市探索形成“高标准农田+盐碱地改良”模式。我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盐碱地综合利用、高效节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相结合,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见效,统筹推进农牧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形成“高标准农田+N”的整合模式,实现农牧业生产方式大变革。到2023年底,全市累计实施盐碱地改良项目20.3万亩,累计建设水肥一体化灌溉面积433.45万亩。今年,我市仍将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实施。
科技赋能增效益
在乌梁素海西岸黄河水澄清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区,一座巨大的澄清池内贮满黄河水。经澄清、过滤等多个环节后,园区内最终实现水肥一体化输出。“相比过往,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能节水30%以上,节肥、节药各约20%。”示范区负责人白恩泽说。从过去的“一炮轰”施肥、大水漫灌,到如今的滴灌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少不了科技保障支撑。从“汗滴禾下土”到全程机械化,再到“智慧”种田,科技的力量体现在农业生产的更多环节。
今年小麦收获时节,在临河区狼山镇光明村万亩硬质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园区,十几台联合收割机同时作业。“从前地块不成型,大型机械进不来。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路宽了,可以全程大型机械作业,省了很多人工。”光明村党支部书记郭成刚说。“地力也比从前提升了两级。2022年开始,我们规模化种植小麦,亩产1100斤到1200斤,农民的收益得到了保障。”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与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实现“双向奔赴”。在临河区双河镇进步村万亩“5G+智慧种植”示范园区,高标准农田配套建设的智慧管护系统让农民从“会”种田变成了“慧”种田。园区运用3套数字化全自动灌溉系统,精准配水、培肥、施药,实现了农业“四控”目标。通过手机应用就可以将园区的所有地块阀门一键控制、实时监控,“人在家中坐、水从田间流”成为现实。良田配良法,粮食稳增产。在建设完成的高标准农田里,我市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先进农机和技术,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巴彦淖尔日报)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