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农联姻” 建起大山里“共富工坊”
本报记者李健 吸纳上百位周边村民就业,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二十余万元,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来自武义县柳城畲族镇的钟余花,通过发展“种养农旅”结合的模式,为村民们富民增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榜样作用。
注入金融“活水”
“荒山”变“金山”
柳城畲族镇车门村位于武义县南部山区,从山顶往下望,满山遍野的果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谁也想不到,十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山。“老农天地”果园的负责人钟余花和丈夫在车门村经营一家养猪场,为了消纳猪粪,2016年夫妻俩在附近承包了一片山头。为了让荒山重现生机,浙江武义农商银行贷款50万元支持钟余花夫妇让荒山变了个样。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一场非洲猪瘟导致4800头猪全部屠宰,钟余花夫妇一下子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武义农商银行在了解到情况后,在无房产抵押的情况下,继续给钟余花夫妇办理续贷、增贷。有了后续资金的注入,钟余花夫妇重新购买猪苗养猪、修建山路、种果树、建了一栋两层小楼,楼下供会客、就餐,楼上有装修雅致的客房,如想夜宿山间星空的,还可以选择住帐篷。多样化的体验给果园的人气加码,放假期间,客房供不应求,历经几年的心血,终于让枯萎荒废的山“活”了起来。今年,工坊准备进一步改进果树品种,提升机械化、智能化种植管控能力,急需资金支持,武义农商银行再次伸出援手,为工坊发放了354万元“共富贷”,支持工坊做优做强,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花婆婆一点也不“老”
还会巧营销
“老农天地共富工坊”位于山区,受地理因素限制,这里农产品的销路相对比较闭塞。为了推广自家的农产品,已经52岁的钟余花爱琢磨、敢实践,除了向客人开放“共享果园”认养专属果树的方式,让好果子实现“C位出道”,还自学了互联网营销,将农产品销往杭州、上海以及江苏等地,目前她的果园通过互联网售卖每天销售额可达上千元。
“共享果园”认养专属果树的方式,对于顾客来说,既体验了一把当农场主的乐趣,又获得了高品质的水果;对于钟余花来说,则足不出户就引来了客流,获得了收益。顾客只需要“注资”500元,就可以拥有这棵果树当年产出的果实。认养果树的顾客有空就可以自己过来对果树进行管理,没空就由钟余花来负责果树的管养。在确保每棵桃树70斤产量的基础上,钟余花还提供邮寄水果、冷藏水果等配套服务。客户们无需担心水果品质以及产量问题,正因为钟余花新颖且真诚的认养方式,客户们都称她为“花婆婆”,可是这个“花婆婆”一点儿也不老,紧跟时代发展,抓住时代流量,让“荒山”变“金山”。
“共富工坊”
撑起山区共同富裕一片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靠山吃山”已经变成“靠山发展”,山区群众正沿着“山路”奔共富。“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看着“巾帼共富工坊”的奖牌,钟余花时常在思考如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老农天地共富工坊”通过发展“种养农旅”的新型产业结合的模式,“老农天地共富工坊”生态果园已经吸纳上百位周边村民就业,山路修建成水泥路,并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二十余万元。下一步,工坊还将在“种养农旅”结合上持续发力,不仅深耕农业,更将目光放到旅游业,做深度农旅融合,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为实现家乡的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为实现共富目标,武义农商银行聚焦产业富民,“银农联姻”建起大山里“共富工坊”,实现以点带面助力乡村振兴,在金融上加大对县域内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确保符合条件的“共富工坊”享受高效便利优质的金融服务,满足“共富工坊”的生产资金需求。截至目前,该行已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4.67亿元。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