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农

一位“老农机”的十年“减损梦”

时间:2023-09-30 08:34:32 来源:新华网

  “有新款收割机的帮助,我每亩地能多收30斤谷子。”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马荃镇林溪村,种粮大户吴友发刚收割完中稻。他说,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随着农机减损率提升,在收割环节的粮食浪费越来越少。

  眼看稻谷丰收,开心的不仅有种粮大户,“老农机”邱文良也跟着乐。在农村长大的邱文良,年幼时看到农忙时节田里辛勤劳作的长辈,就在心中种下“做出效率高、损耗小的农机”的梦想。大约10年前,他从苏州返乡创办了江西良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农机企业不断革新技术。

  “以前收割机导向轮容易脱履,为此我们请来专家重新设计结构,由原来的单旋臂换为双叉结构,使导向轮更耐用,不容易脱离且耐碰。”邱文良说,他每年投入研发资金800余万元,不断完善提升农机性能,目前已获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和6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农行余江支行为企业提供了综合授信额度3200万元,助力企业技改升级。

  脱粒顶盖设计变更、脱粒滚筒设计优化、开模零部件标准化……迈过一个个台阶后,邱文良的农机减损梦逐步实现,机收损失率从近3%,如今最低能达到0.22%。

  这几年,余江区先后投入2亿多元,打造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园,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促进当地农机装备生产水平提升。

  “为支持当地农机产业发展,农户选购余江智能农机产业园生产的部分农机能享受补贴政策,我们还对企业农机研发、品牌打造等进行奖励。”余江区农粮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机负责人彭书青说,通过使用减损新型农机,全区38万亩田,全年可增加粮食产量超过百万斤。

  “我国农机这几年发展迅速,但继续提升品质、补上短板,依然是我们这些基层‘老农机’的努力方向。”邱文良说。(记者熊家林、陈春园)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