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链接“融”起来,开放大门“敞”开来 呼和浩特深化区域合作见真章
记者7月28日从呼和浩特铁路物流中心获悉,日前,一列满载味精、高岭土等货物的集装箱列车,经过20多个小时的铁路运输,自呼和浩特站顺利抵达新港北站。这是呼和浩特至天津港之间首次开行的多品类货物铁水联运公共班列。港铁携手合作为呼和浩特市及周边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物流解决方案,助力更多“内蒙古好物”搭乘铁水联运班列走向国内外市场。
在呼包鄂乌四市政务服务大厅,“不用跑异地”的感叹日益普遍。近日,呼包鄂乌四地联合印发《关于确定2025年呼包鄂乌“四城通办”标准事项清单的备忘录》,正式公布了涵盖市场监管、住建、人社、卫健、医保等26个高频民生领域部门的547项政务服务事项。从企业开办注销、社保关系转移,到医保异地报销、不动产登记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业务均被纳入清单,真正实现四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让跨域办事的覆盖范围更广泛、服务更精准。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服务大厅内,市民李女士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仅用半小时就完成了跨市企业注册。“现在提交材料后,系统自动流转到属地审核,不用来回跑。”她的体验印证了四城通办的便捷——群众异地办事平均耗时从3.5天压缩至2天内,效率提升42%。
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正重塑区域时空格局。日前,S27呼和浩特至鄂尔多斯高速公路(鄂尔多斯段)获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正式核准 ,这标志着这条横跨呼鄂两地的交通大动脉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项目建成后,对实现呼包鄂榆城市群协同发展和呼包鄂乌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铁路方面,7月1日全国铁路调图后亮点突出:首开呼和浩特东至汉口、呼和浩特至扬州动车组,前者填补内蒙古与湖北直通高铁空白,后者首抵山东南部和江苏中北部;进京高铁日常线达38对,高峰时段加开多对;呼包鄂等城际动车加密,“一小时经济圈”升级,东西部普速列车优化,让区域往来更便捷。这一提升促进了区域经济融合,7月上旬呼和浩特至北京高铁上座率达92%,京津冀游客占比超60%,成为北疆与首都互动的“黄金通道”。
与京津冀的协同,不止于游客往来。7月12日开幕的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上,联想集团与呼和浩特市签署的城市超级智能体战略合作协议尤为引人瞩目——双方将依托和林格尔新区“中国云谷”的绿色算力优势,联合打造以“智能中枢+绿色算力”为核心的智慧城市4.0模式,推动“中国云谷”步入智慧城市4.0时代。
在扩大对俄蒙开放方面,呼和浩特正以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为契机积极行动。作为博览会首场系列活动,7月19日开幕的烧卖美食季暨第三届内蒙古名小吃文化周已率先启动,这场持续一个月的盛宴,通过展示内蒙古饮食文化为8月25日至29日举办的博览会预热。值得关注的是,美食季闭幕活动将在博览会期间开展,届时将以“内蒙古臻品展览展销”“沉浸式名小吃荟萃体验”等形式,借助这一高规格国际平台,助力“内蒙古臻品”“内蒙古名小吃”走向世界,深化与俄蒙等国的文化经贸交流。
从货运班列的汽笛到数据中心的算力,从跨城办事的便捷到景区的欢歌,呼和浩特正以实打实的合作,让绿色资源、算力资源、文化资源,通过高效协同的区域网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记者 刘洋)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