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区域

内蒙古好势头里的“国家力量”

时间:2025-01-16 17:25:44 来源:识见

  01

  这几天,内蒙古一直在刷屏。

  刷屏的原因,是正在召开的自治区两会,释放出的一连串信息,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令人心潮澎湃。

  看一下政府工作报告中点出的几个全国第一:

  ——算力总规模达到9.4万P,其中智算8.7万P、居全国第1位。

  ——发电超8000亿度,外送电量3150亿度、占全国16%,均居全国第1位。

  ——绿电交易规模居全国第1位。

  ——牛羊肉、牛奶产量稳居全国第1位。

  ……

  这股争先晋位的冲劲,不由得令人想起不久前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公报里的一段话:

  加快发展的势头扬起来了;

  绿色发展的能级提起来了;

  创新创造的氛围浓起来了;

  开放合作的步伐快起来了;

  文化建设的抓手实起来了。

  02

  内蒙古的好势头从何而来?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

  过去一年,在自治区党委带领下,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抓好“六个工程”,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闯新路进中游迈出实质性步伐。

  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党和国家对内蒙古的深情厚爱、强力支持。

  03

  先从内蒙古的战略定位说起。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内蒙古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系列重要指示具化为“两件大事”,一件是完成好“五大任务”,另一件是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

  ——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这“五大任务”,是总书记从我国发展全局出发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是内蒙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要责和重任。

  这些任务完成好了,内蒙古既能在服务和保障国家大局上体现更大担当,全区的现代化建设也就有了坚实的支撑。

  很显然,这样的定位,让内蒙古在发展全局中的位置更高了,任务更重了,发展路子更宽了,发展前景更广阔了。

  内蒙古要做的,就是要坚定不移按照总书记的指引真抓实干、一往无前。

  04

  发展经济,内蒙古有先天优势,比如矿产资源丰富,比如土地面积辽阔,比如区位优势鲜明……

  事实上,内蒙古更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高位赋能。

  东北全面振兴、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北”工程攻坚战……一系列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中,内蒙古都包含其中,可谓“颇受青睐”。

  举个例子:

  前不久,财政部提前下达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交通运输领域专项资金30.62亿元,其中安排内蒙古自治区“穿沙公路”项目切块资金17.8亿元,用于支持提前实施2025年“穿沙公路”建设,这也是中央首次支持内蒙古自治区“穿沙公路”建设项目。

  特别是2023年10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更是为内蒙古量体裁衣、精准定制,含金量满满。

  内蒙古实施政策落地工程,接住了这个“大礼包”。

  截至目前,《意见》任务清单有效落实,189项重点任务按时序进度有力推进,其中,41项取得重大进展,140项取得显著进展,8项取得阶段性进展;

  44个国家部委、单位、企业出台落实《意见》配套政策49项,超额完成2024年初设定的争取出台30项配套政策目标;

  86个重大项目已开工74个。

  党中央的关心关怀,国家政策的高位赋能,让内蒙古加快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大抓发展的劲头鼓得更足。

  05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来,经济总量进入全国中游水平。

  这已是2400万各族儿女共同的奋斗目标。

  自治区党委态度明确——

  闯新路进中游,不是另起炉灶,也不能一味守成,有的要坚持不变、一抓到底,有的则要加紧改变、重塑再造。

  必须坚定不移、一抓到底的,是办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两件大事;

  需要加紧改变、重塑再造的,是产业结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

  无论“变”与“不变”,都要以实干出成果、求实效。

  制定出台六部《条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事”,保障一张蓝图绘到底。

  推动落实“六个工程”——以抓项目工程的形式抓发展,充分发挥其支撑性、牵引性、撬动性作用,推动高质量完成“五大任务”。

  部署实施“六个行动”——更加精准聚焦当前发展中的症结,破解制约发展的痛点难点。

  内蒙古一步一个脚印!

  06

  2024成绩满满,2025接续奋斗。

  先看一看2024年内蒙古“五大任务”的成绩单吧。

  生态安全屏障方面:

  治沙、造林、种草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3%、220%和148%;全区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均完成国家下达考核目标。

  安全稳定屏障方面: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压降66.5%,高风险机构压降80%,全区信访总量下降46.5%。

  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方面:

  产煤、发电、外送电量均居全国第1位;绿电交易规模居全国第1位。

  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方面:

  粮食总产量达到820.1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增量居全国第3位。建设高标准农田940万亩,粮食亩均产量提高24.2斤,玉米、马铃薯平均单产再创新高,牛羊肉、牛奶产量稳居全国第1位。

  向北开放桥头堡方面:

  全区陆路口岸货运量超1.2亿吨,进出口总额超2000亿元;“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50%以上。

  一年接着一年干。

  2025年,继续在国家政策中找机遇、分红利:

  抓住国家“两重”政策力度加大的风口,谋划招引重大项目;

  抓住国家实施“两新”政策、国内大循环等带来的机遇,想方设法提振消费;

  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对外、对内、区内三重发力,大力拓展发展新空间;

  ……

  内蒙古步履铿锵!

  07

  在内蒙古,“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深入人心。

  内蒙古地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民族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是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建立的;

  内蒙古是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

  内蒙古工作中出现的重大偏差都是党中央帮助纠正的;

  内蒙古新时代的发展成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指引下取得的;

  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模范就模范在听党的话上。

  这六句话,说到了心坎儿上。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担当使命,内蒙古奋发的脚步更加坚定,奋进的姿态更具风采。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