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区域

内蒙古两会时间|建设和美内蒙古,政协委员有话说

时间:2025-01-15 15:49:15 来源:央广网

  正在召开的内蒙古两会不仅是内蒙古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各族各界牵挂的民生大事。

  参加两会的内蒙古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也将他们的建议和心声带到大会,分享课题调研成果。

  1月14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启第二场委员通道。政协委员杨秀媛、程晓虎、赵鹏程、张永强围绕内蒙古数字教育发展、助企行动、大众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北疆文化建设等话题展开深度交流。

  数字赋能教育,让数字点亮内蒙古未来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深刻揭示了教育数字化的关键作用,为推进教育数字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总书记关于数字教育理论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通辽市科尔沁区副区长杨秀媛表示,“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聚焦教育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推进学校等公共服务机构资源数字化,并将“智慧教育”列入十大数字化应用场景。

  面对教育数字化的“变局”与“新机”,内蒙古自治区立足新发展阶段,全力推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下教育高质量发展方向和路径,“京蒙教育协作智慧平台”就是此背景下智慧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一个生动案例。

  2023年10月,在京、蒙两地教育部门的沟通协作下,该平台正式启动运行,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通过同步课堂、同步教研等应用场景,实现了两地老师、学生共享教学资源,共研教学方式,共建精彩课堂,内蒙古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京优质教育资源。

  杨秀媛认为,智慧教育在取得诸多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她表示,智慧教育的内涵,绝不只是“上网课”这么简单。她建议深入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手段与思维方式等变革,让线上线下课程内容深度融合;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打通数据孤岛,实现教育数据、资源的共享,让数字技术真正为教育所用。

  此外,将数字化水平纳入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范畴,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驱动培养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推动教育模式变革。

  关注大众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相较于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具有难防难治的特点,一人得病往往造成一家之痛,甚至因为出现极端事件成为社会之痛。

  由于社会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误解,许多患者不敢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病情,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也有许多患者家属因为害怕社会的歧视而不敢公开自己的家庭情况,千方百计选择“隐形”。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危机干预科主任赵鹏程表示,全社会都要关注精神障碍患者,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令人欣慰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已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纳入自治区总体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不断强化医疗卫生系统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高诊疗规范化水平。

  加大科普宣教工作力度,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在推动全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工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打通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形成了自治区、盟(市)、旗(县、区)、苏木(乡镇)四级精神卫生防治体系;严重精神障碍救治管理工作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依法推动全区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条例》。在京蒙协作中,北京安定医院、天坛医院的专家定期到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坐诊。

  据介绍,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将“12356”作为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短号码,免费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心理健康服务,并要求到2025年5月1日前,全国各地现有的心理援助热线都要与“12356”无缝对接,做到一个号码即可接通心理援助热线。

  科技加持,用一根羊绒织出多彩世界

  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内蒙古。多年来,赤峰羊绒纺织企业始终把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并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2024年11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在赤峰调研,着重提出了羊绒企业要注重技术研发,特别是在绒山羊养殖育种、产品研发上加大力度,争做特色产业的科技“领头羊”。

  前不久,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5年要组织开展“六个行动”,其中之一就是开展“助企行动”,提到要支持民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赤峰东荣羊绒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晓虎表示,创新驱动既是助企纾困之举,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近年来,赤峰市发挥罕山白绒山羊资源优势,从种羊研究,到牧场建设再到山羊养殖,从羊绒原料到羊绒纱线再到羊绒制品每一个环节都赋予科技支撑和重金迭代升级,以逐级把控品质的匠人精神,让山羊绒这个“软黄金”变真金。

  “羊绒产业发展壮大未来可期,但这绝非一朝一夕、一地一企之事。”程晓虎建议,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振兴羊绒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稳定羊绒价格,促进羊绒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继续保持我区羊绒产业在全国的引领优势。

  同时,以标准化种羊繁殖基地为中心,辐射周边旗县推广罕山白绒山羊保种育种试验示范模式。此外,要加强龙头企业能力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度,深入实施羊绒品牌提升行动,构建特色鲜明的“羊绒名片”。

  担当文艺使命 打响“北疆文化”品牌

  “让根植在北疆大地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火起来,为提升内蒙古文化品牌提供有力支撑,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青年歌唱家张永强表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再一次将“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作为2025年要组织开展好的“六个行动”之一。

  “充分彰显了内蒙古想要呵护好、建设好‘北疆文化’这个重要地域文化品牌的信心和决心,也为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张永强认为,北疆文化内涵丰富、异彩纷呈,给了内蒙古文艺工作者以新视野、新资源和新方法。

  那么,如何在新时代挖掘、弘扬和发展北疆文化,进而激发北疆文化强劲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创造力,这也是张永强一直以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当年,一首《草原晨曲》用文艺的手法生动展现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唱响大江南北。今天,《草原晨曲》依然在新时代奏响民族团结与高质量发展新强音。”张永强表示,作为文艺工作者,要紧贴时代脉搏、深情描摹生活,努力创作接地气、有温度的优秀文艺精品,助力书写各民族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动人篇章。

  “你和群众有多近,群众就和你有多亲。”在张永强看来,北疆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需要文艺工作者扎根人民,从生活出发,到火热的一线去汲取创作灵感,积累创作素材,这样的文艺作品才更会被群众所知所感所喜爱,打造的北疆文艺品牌才更加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

  “祖国北疆新时代的图景壮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画卷动人。”张永强说,作为新时代内蒙古文艺工作者,将继续深入全区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生产生活第一线,创作更多展现北疆历史之韵、人文之美的精品力作,助力打响北疆文化品牌,推动内蒙古文艺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记者邵玉琴)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