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区域

内蒙古,好势头!

时间:2025-01-14 12:11:09 来源:识见

  01

  内蒙古,发展势头很猛。

  据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发布会消息,2024年以来,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这意味着,内蒙古已经连续三年跑出发展加速度。

  这个加速度,是内蒙古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往无前加油干结出的“果”。

  2022年,提出“要有雄心壮志,树立加快发展、大抓发展的理念”,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2023年,明确“闯新路、进中游”的奋斗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全国第3,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2024年,持续快速奔跑,五大任务212项年度重点工作全部完成,“六个工程”取得标志性成果,“内蒙古加快发展的势头扬起来了”。

  内蒙古党委书记孙绍骋说:“内蒙古的发展势头好,不是凭空说出来的,而是有实实在在支撑的,发展前景可期。”

  好势头,究竟从何而来?

图片来源:内蒙古日报

  02

  来自把准干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知之深、爱之切,亲自擘画战略蓝图、制定行动纲领,为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回顾近些年,内蒙古始终对标总书记的要求、党中央的部署,大干快干、苦干实干。

  ——立足实际,谋篇布局落子。

  五大任务,是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任务,更是内蒙古必须担起的要责和重任。

  完成好五大任务,如何布局落子?

  实施“六个工程”、部署“六个行动”,都是关键性抓手。

  每一个工程、每一个行动,都对准当前发展中的症结,找准制约发展的痛点难点,精准发力,扬优势、补短板。

  从工程到行动,以抓工程项目的方式抓发展,靶向更明确,落子更精准,抓手更具体,责任更压实。

  比如,节水行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农业节水灌溉、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城乡居民节约用水,哪个领域节水该干什么、怎么干,都作了安排。

  目的很明确,就是着力解决发展受制于水、受困于水的难题。

图片来源:内蒙古日报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

  ——登高望远,融入发展大局。

  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内蒙古,内联八省、外接俄蒙,有20个对外开放口岸,全国3条中欧班列大通道有2条经这里出境。

  如何加强联通,更好地融入全国、走向世界?

  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树立“内蒙古地处边疆但并不边远”“开放向北着力但不局限于北”“深化区域合作也是开放”的理念,以解放的思想促进全域大开放:

  对外,扩大同俄罗斯、蒙古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开放,好伙伴越来越多,朋友圈越扩越大。

  对内,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东北三省等的交流合作,与全国大市场全面对接、深度融合。

  区内,12个盟市立足各自资源优势,东中西部加强差异化协调发展。如,推动东部5盟市重振雄风,推动呼包鄂主动挑大梁。

2024年4月21日,一列中欧班列缓缓驶出二连浩特铁路口岸(无人机照片)。

  ——政策落地,用好国家支持。

  内蒙古享有多重叠加的国家政策支持,特别是2023年,国务院出台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意见》,含金量高、针对性强。

  2024年,以“政策落地工程”为抓手,抢抓《意见》出台的“窗口期”,趁热打铁,跑部进京,争取支持。

  一年多来,推动国务院《意见》任务清单有效落实,189项重点任务按时序进度有力推进;推动44个国家部委、单位、企业出台落实《意见》配套政策49项……各项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

  从纲举目张,到重点部署,再到集中攻坚,内蒙古扛重任、勇担当,以实打实的行动保障国家“五大安全”。


图片来源:新华财经客户端国内首个50万吨级电解水制氢耦合工业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绿色甲醇项目,在阿拉善启动。

  03

  来自坚持为民的初心。

  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发展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实践的题中之义。

  如何答好为民考卷,更好凝聚起“闯新路、进中游”的磅礴力量?

  ——听民声。

  群众最了解实际情况,也最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离基层越近,同群众越亲,越能了解群众的所急所盼、找准问题的症结难点、提出有针对性对策。

  比如,全区103个旗县全面推行信访代办制,设立信访代办员、代办窗口,让“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把问题解决在“家门口”。

  再比如,统筹推动“两代表一委员”常态化履职,代表委员“全天候”在群众身边,问需、问计、问效于民。

图片来源:“鄂尔多斯营商环境”微信公众号

  ——解民忧。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是为民初心最直接的体现。

  内蒙古补短板、解难题、兜底线,把涉及民生的小事办好、急事办稳、难事办成。

  比如,在全域实施“温暖工程”,对热源、热网、热力站、住户等进行多轮全链条排查,找准供热不热“病根”,2024年528个项目在供暖季前全部按期完工,让居民“暖心”过“暖冬”。

  比如,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开展“就业行动”,“引导企业就近就地用工”“同企业提前对接用人需求、开展订单式培养”“搞好就业组织和服务”……创造更多岗位和机会,解决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问题。

  一件件“急难愁盼”的有效解决,其背后,是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也是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

图片来源:“内蒙古教育”微信公众号

  ——聚民力。

  内蒙古的发展,靠大家。在这片广袤大地上,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也是建设者。

  比如,引导干部群众树牢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守望相助意识、爱党爱国意识,其中主人翁意识,就是要把内蒙古发展当成自家的事,把该担的责任担起来、该履行的义务履行好,有事一起干、有难一起担、成果一起享。

  干群同心,大家拧成一股绳,定能把内蒙古的事情办好。

  04

  来自树立“超”的志气。

  做大事,必先立大志。

  内蒙古虽然是欠发达地区,但决不甘于人后,敢于树立赶超争先的雄心壮志。因为,我们有底气、有条件、有信心。

  内蒙古,地域辽阔,资源富集,地下、地上、空中都是宝。

  内蒙古,是国家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有很好的发展基础。

  如何赶超争先?就是要用好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加快发展、大抓发展。

图片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观念。

  提出“七个摒弃”。其中,坚决摒弃“我不如人”的念头、“发展不用太急了”的想法,就是要破除制约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大步快跑,做大经济总量,闯进全国中游。

  ——明路径。

  摆脱路径依赖,扬优势、锻长板、促转型、补短板,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态状况,以绿色化为方向,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做好“煤头化尾”“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等文章,拉长产业链条,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抢风口。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比如,抢占“双碳”风口,在科技创新上“突围”,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产业新赛道,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点上争取实现“起跑就领先”。

  另外,节约,是增长,也是发展。

  内蒙古实施“五个大起底”行动,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资源粗放开发、低效利用、严重浪费等问题,摸清底数,有效盘活,真正让项目跑起来、土地用起来、资金活起来、工程续起来、资源动起来。

图片来源:内蒙古日报

  05

  来自创新“解”的思维。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奔着问题去、对着短板改,内蒙古敢担当、真作为。

  ——要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

  ——静下心来研究解决问题。

  ——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学会运用市场的手段和机制的力量解难题、抓落实。

  内蒙古党委书记孙绍骋多次强调,“要树立‘有解思维’和‘优解思维’”“敢于和困难问题叫板”“敢于从艰难险阻中找出路”。

  问题所在,就是改革所向。向何处发力,在何处突破?就是要创新,打破常规、跳出条条框框限制。

  比如,跳出治沙抓治沙,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这一创新型举措,不仅能多发绿电、多筹集资金,还能增加有效投资、扩大绿色版图、推动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一举多得。

图片来源:奔腾融媒

  比如,打破思维惯性,推进160个矿业权市场化出让,让更多有实力和具备规模的企业,参与矿业权市场化竞买。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抓住了改革重点,就能找到破解问题的支点,内蒙古以创新的精神、改革的方法,破除积弊、提质增效。

  06

  来自保持“拼”的劲头。

  一个地区的发展,干部群众的状态和干劲是关键。

  对内蒙古而言,“拼”,是不容忽视的关键词。

  如何闯出新路、挺进中游?内蒙古拿出冲关夺隘的“拼劲”,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拼的是敢闯敢干。

  良好的发展势头,离不开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细化措施完善自治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实施细则》、深入落实自治区容错纠错8条具体措施……给干部吃定心丸,解后顾之忧。

  拼,内蒙古有锐气。

  ——拼的是紧抓快干。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看准了就抓紧干。

  犒赏“快马”,鞭打“慢牛”,深入开展“三多三少三慢”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推进“规范、精减、提速”……向时间要效果,向速度要效益。

  拼,内蒙古有速度。

  ——拼的是真抓实干。

  要发展,必须干字当头。

  党员干部,带头干、冲在前,“一马当先”引领全社会“万马奔腾”,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任务再重不低头,条件再苦不退缩。

  拼,内蒙古有担当。

  07

  好势头,来之不易。

  这里,有“国之大者”的担当。

  这里,有人民至上的情怀。

  这里,有突破藩篱的果敢。

  这里,有直面问题的勇气。

  这里,有一往无前的拼劲。

  好势头,扬起来了。

  2025,我们乘势而上,再攀新高。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