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区域

黑土地正在“绿”起来(新征程 新期待)

时间:2021-03-20 10:07:26 来源:人民日报

  初春,黑龙江桦川县丰年村世平水稻专业合作社里,社员们正唠得起劲。

  “去年遭受台风雨水多,多亏咱这地方渠通沟畅,产量没咋受影响,粗算下来能有200多万元纯利润。”理事长李世平算起账来。

  “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李世平拿起报纸,给大家念了一段,“中央一号文件上的这些话,是咱的新目标。”

  从低产易灾到水旱从人、高产稳产,截至2020年,黑龙江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8000万亩。202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508.2亿斤,实现“十七连丰”。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好‘藏粮于地’是前提。我看得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提升地力,二是绿色有机。”在场的桦川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杨忠生说。

  李世平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希望国家继续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让黑土地更肥沃。“这两年明显感觉到变化。以往插完秧下地扬肥,踩下去硬邦邦打滑,现在土能没脚脖子,这是耕层厚了。”

  前两年,合作社的4500亩地被纳入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秸秆粉碎还田,辅以深松整地和增施有机肥,耕地质量提升了0.5个等级。

  “现如今,咱黑土地正在‘绿’起来。”李世平说,“过去产量要靠化肥追,现在4500亩稻田都有绿色认证,全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照方抓‘药’,亩均化肥施用量从85斤降到了53斤。”

  化肥在降,农药也在减。踱步室外,李世平抬手一指:“田里一个个‘小灯笼’是防虫灯,再配合上稻田养鸭,就不用喷施灭虫药。有了‘绿色’招牌,合作社种出的优质大米每斤卖到了15.8元。”

  自2015年以来,黑龙江开展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三减”行动,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超过8500万亩。

  种地的实惠看得见,李世平还有新期待。“现在还有不少农户畏风险、怕投入,种地老套路,影响增收致富。希望国家加大典型示范和政策扶持力度,让更多群众通过种地致富。”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