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战“疫”进行时
4个人,一辆车,每天行驶几十公里,在崎岖不平的乡村路上穿梭。他们是“行走在乡村的核酸采集点”,专门为村里的特殊群众提供上门核酸检测服务。
疫情发生以来,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东五十家村,每日清晨,村民们总会看到一辆特殊的小三轮车,一位带着红袖章的志愿者开着车,车上坐着两名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和一名手持喇叭的小志愿者,这样的画面成为村子里别样的抗疫风景。
“乡亲们,没做核酸的欢欢儿出来做核酸啦,不要在家躺的了,戴上口罩,拿上身份证……”三轮车每开到村民家门口时,16岁的志愿者郭家豪就开始拿着大喇叭吆喝起来,清脆的声音,幽默的话语逗笑了车上的医护人员。疫情发生后,东五十家村实行了严格管控,村里防疫卡点设立当天,郭家豪就“上岗”了,棉大衣、帽子、喇叭成了他的生活标配。每日,郭家豪和骑着三轮车的张宇鑫替换着喊,顾不上喝水,身体疲倦了也难得休息。东五十家村党支部书记张强向记者介绍,“他们是年青的志愿者,都是本村的,还是学生,疫情以来一直坚守在一线,负责核酸检测、防疫物资搬运、排查登记等工作。”
连续13轮核酸检测,张强每天5时起床到指定医院领取核酸检测物资,然后马不停蹄赶回村里,为7时核酸检测做准备。摸排登记、防疫宣传、安全消杀、特殊人群核酸检测,他每天从早忙到晚。由于村里实行了严格管控,村民的生活物资成了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张强变身为“快递员”,为大家配送生活必需品。“郭大哥需要一袋面,闫大娘需要两盒药,张大爷需要一些菜……”在疫情形势严峻的这些日子里,对于村民的需求,他都认真做记录,每天都能看到张强敲门送东西的画面。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全村村民的生活物资供应都得到了有效保障。
连日来,在东五十家村随处可见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干部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在做好日常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把重心放在村里特殊人群上。对于村里的耄耋老人、患病村民、次密接村民,他们都要亲自带领医护人员上门核酸采集。张强说:“为了保障村民安全,村里核酸采样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于偏远地带、行动不便的村民我们会上门采集。每天,我们都要带着医护人员开车八九公里去山上为放羊的老大爷老大娘进行核酸采集,确保核酸检测全覆盖,无死角。”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农村抗疫一线涌现出大量村民志愿者,他们积极投身于防疫工作,在各个村的卡口巡防执勤。经过村庄的主干道均设立了关卡,每个村口都设有检查登记的值班人员,每一辆路过村庄的车辆都要登记姓名、电话,出示健康码和核酸检测标识,同时测量体温,并对车辆进行全面消杀。记者在不少登记点看到,几个值班人员穿着棉大衣,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他们告诉记者,目前村里防疫非常严格,通往各村的车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均被劝返,村民也严守防疫规定很少外出,全面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刘睿)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