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奋斗者•正青春

【奋斗者 正青春】“坭兴陶人”彭骏:用“技艺”献礼广西师大 这份礼物独具一格

时间:2022-11-05 16:40:59 来源:央广网

  似铜非铜,色彩协调一致,犹如事先约好一般的“装扮”,在秋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用坭兴陶烧制而成的编钟。

  在广西钦州市沙窝村,隐于闹市,紧靠一镜方塘,曲径通幽,一排低矮的瓦房若隐若现。两年前,彭骏一头扎进来,立志掌握坭兴陶烧制技艺,从此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彭骏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是地道的钦州人。2022年是广西师范大学建校九十周年,为了献礼母校,彭骏带领团队四人设计、造型、烧制,耗时两个月将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坭兴陶注入编钟之型,精心制作了一套坭兴陶编钟。这套特色陶制的编钟是坭兴陶神奇窑变和编钟器型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多重文化的交融碰撞,创造出了新的体验和美感,制作完成后一时间内引起了行业内的关注。

  九枚编钟色调一致、形状相同,篆文铭刻着广西师范大学的校训“尊师重道 敬业乐群”,螺纹、祥云等纹饰细腻精致,浑然天成,体型上次递增大。

  坭兴陶的亮点之一是窑变。窑变后的自然陶彩斑斓绚丽、独一无二,但不可多得。“金属色窑变的孤品并不少见,比较困难的是要保证整套编钟的色泽一致,因此前期的用泥和后期烧制的火候位置等因素都要拿捏得恰到好处。”彭骏告诉记者。

  但精准把控需要时间的修炼,在制作编钟之前彭骏做了6次实验,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来磨合,光试验品就有上百个。

  在彭骏看来,自然力量的不确定性才是柴烧坭兴陶的独具魅力之处。坭兴陶编钟的成功对于彭骏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希望找到陶土与火的原始力量,探索坭兴陶形态之外的精神,器型背后蕴藏的故事和旋律。”彭骏说。(记者黄月芬 通讯员蔡银菊、刘芷邑)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