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奋斗者•正青春

【奋斗者·正青春】卫星发射场的“眼睛”守护者

时间:2022-10-13 11:10:32 来源:央广网

  9月25日6时5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试验十四号和试验十五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伴随着任务总指挥“圆满成功”的慷慨宣告,某型号雷达的操作方舱内掌声雷动。

  雷达被誉为航天发射中的“眼睛”,任何问题都可能导致这双“眼睛”失明,系统指挥梁正虎深知这双“看不见的眼睛”为火箭腾飞保驾护航的重要性。

  此次发射前夕,在最后一次演练中,山西吕梁市离石区凤山某型号雷达方舱内,大家紧张有序地跟随口令,完成着每一项动作。突然一声报告打破了方舱的宁静,“报告,接收机红色报警,无目标回波,显示离线状态”。听到岗位人员的报告,系统指挥梁正虎眉头一皱,根据故障现象,迅速带领大家抓着灼热的铁栏杆用万用表、频谱仪进行逐一排除,快速将问题定位于天线某模块。

  更换模块后目标回波恢复正常,就在大家长舒一口气准备继续参加演练时,大家发现梁正虎的眉头始终没能舒展,似乎沉思着什么。“1分钟后,立即关机!再次核查其他模块工作情况!”作为系统指挥的他发出指令。正当大家疑惑时,梁正虎解释道:单个模块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达到10万小时,三个月内同一模块损坏2块,不符合统计学规律,肯定还存在其他模块工作异常导致故障频发。

  此时,距离火箭发射不足48小时,面对复杂的雷达设备,梁正虎带领大家利用万用表、频谱仪、示波器从故障模块开始逐步对可能造成影响的部件一一进行测试排查。

  经过13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对接收机各模块的反复测试核查,发现接收机某模块电源输出地线有异常交流纹波,这一刻,梁正虎此前一直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技术提升非一日之功。梁正虎最让人佩服的还是在日常工作中细致和专研劲头,不放过一个隐患、不放过一次学习提升的机会。在接收移交装备短短半年内,解决水冷控制异常、标校源输出信号小、波控零值变化等十余个故障,创新无塔标校、大盘调平等新方法6个,编写设备配套软件3个。其中,大盘调平新方法将原所方提供的耗时1小时五六次都难以达到指标的方法,缩减为1次5分钟内即可精确调平;事后数据自动统计软件将原1小时工作且复杂易出错的手工统计,缩减至1分钟精确完成。

  “查找问题不打‘擦边球’,不要差不多,不要应该行”,梁正虎正是时刻保持这样不放过一丝一毫可能存在隐患的严谨态度,带领大家一次又一次圆满完成航天发射跟踪任务,做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眼睛”守护者。(记者任重 通讯员张煦晨)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