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产经

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我在现场|光伏基地里的“托牛所”真牛!

时间:2023-04-26 11:29:01 来源:草原全媒

  光伏基地里也能养牛?没错,而且能养好牛!

  4月20日,记者一行走进库布其沙漠腹地的达拉特光伏基地,老远就听到牛儿“哞哞”地叫着。

  这里有一处肉牛标准化养殖基地,由鄂尔多斯市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中畜科技公司经营。

  这里的牛一部分是引进的外国优势品种,用于本土化培育和改良;另外一部分是为周边农牧民代购、代养的本地肉牛,大家亲切地把这里称为“托牛所”。

  “托牛所”构建起集中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智慧养殖体系,每只牛都有专属耳标,实现从养殖到加工、检验到物流、销售等全流程溯源管理。目前存栏的1200头牛,仅需3名工人和2名技术人员就能悉心管护。最主要的是,养殖基地与当地农牧民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加入“托牛所”的农牧民每年至少有8%的收益。

  68岁的达拉特旗昭君镇柴登嘎查农民李贵生从去年开始在这里打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开着拖拉机将拌好的饲草料倒入食槽喂牛、清理牛粪和给棚圈消毒,每月五六千元的工资让他很满足。他还贷款买了7头牛在“托牛所”代养,每年能获得1万多元的收益。

  “我算是又打工又入股,苦轻了不少,赚得还比原来种地多!” “托牛所”的利益联结让像李贵生这样生活在光伏基地周边的农牧民享受到了政策红利。

  为什么要在光伏基地里养牛?养殖基地负责人石龙道出了缘由:一是牛喜干燥,沙漠里干燥干净环境下牛不易生病;二是公司要与光伏基地实施“牧光互补”,实现可循环的绿色生态养殖。具体来说,就是要探索“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模式,用板下种植的牧草作饲料喂牛,用牛粪提升沙地肥力、改良沙地土壤,促进“光—草—牛—粪—草”一体化发展,推动光伏产业、沙漠有机农牧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记者 庞俊峰 郝雪莲 伊得力 马骏驰 柴思源 王坤)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