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 同心同行筑梦弋阳发展
十年踔厉奋发,十年沧桑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弋阳县各级各部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创造新的辉煌,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成就非凡。
十年来,弋阳县自然资源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以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推进自然资源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改革创新取得显著成果
近年来,该局以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放管服”改革为抓手,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目前通过建成的不动产登记网上办事大厅,实现了部门间数据共享、网上申报、业务联办等服务事项;通过不动产登记分流及政务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实现了二手房办理不动产权证及电水气联动过户。办事群众从最初的多头多部门跑、办理业务费时费力到现在的“一网办通”,简单业务网上直接办理,“一站式服务”快捷便利,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
2016年以来,弋阳县不动产登记中心连续5年在市局年度考核排名前列,2021年获得江西省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研究院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与法律事务中心表扬信,肯定该县不动产登记工作在全省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国有建设用地供地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2022年达到88.2%。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国有建设用地出让面积由2012年的448.72亩增长为2022年的2294.1亩。坚持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所有出让的土地使用权必须通过公开招拍挂取得,确保土地使用权交易过程公开、透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收益实现较大提升,由2012年的1.0599亿元达到2022年12.5121亿元,增长近10倍。
农村拆旧复垦工作有所突破。完成拆旧复垦竣工验收4500余亩,全部立项项目完成后可腾退农村闲置建设用地8000余亩,为乡村振兴提供用地保障。
矿山集约化程度提高
矿山数量从2012年的42个采矿权减少到现在的27个,其中县本级采矿权从原来的21个减少到现在的9个,有效地控制了采矿权总数,合理保护了矿山资源,为矿山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2012年以来新设矿山9个,出让收益总额80072万元。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
该局坚持耕地保护优先,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2019年获得全省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优秀。耕地保有量从“十二五”期间的42.90万亩,增长到如今的45.0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从“十二五”期间的36.26万亩,增长到如今的38.26万亩。不断加强耕地占补平衡规范管理,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加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严格按照“边开采边修复”原则,持证矿山累计修复面积约2100亩,共投入治理资金约5640万元。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进程加快,全县累计治理恢复总面积4409.23亩,其中有2566.65亩废弃工矿用地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现恢复治理,修复后产生的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流转后最低能为县财政增加收入2.5亿元。
十年来,实施立项土地开发项目276个、共计22103.52亩,项目施工费1.17亿元;实施旱改水项目1个,项目施工费80.89万元;实施增减挂项目66个、增减挂面积13760.85亩,项目施工费1.33亿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3个,项目施工费1475.77万元,实现了增加耕地有效面积的目的。
城镇规划引领作用凸显
十年来,弋阳县城镇化率由40%增长到52%,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6.3平方公里拓展到22.19平方公里。城市框架有序拓展,这十年,城市路网由“一纵七横”扩展到“四纵十八横”;城市功能和品质跨越式提升,投资100多亿元实施中心城区项目60多个,方志敏干部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园区、新人民医院、方团引水、方志敏公园、新政务服务中心等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强功能、提品质、惠民生”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叶成)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